中棉所21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中棉所21

[1]

品种名称:中棉所21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中熟棉

省级审定:(豫1994)审证字第9号

育种者:郭香墨、汪若海、李根源、丰嵘、陈秀芳、祝水金、王红梅、吴汉北、刘海菊[2]

品种简介中棉所21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美国抗虫棉品种斯字213为母本,以抗病、优质的758×849为父本复合杂交育成的抗虫、抗病、高产棉花品种,1994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确定为国家级新产品重点推广项目。[2]

特征特性中棉所21生育期135天左右。植株筒形,第一果枝着生节位第五至第六节,果枝上仰,节间短,结铃性强。叶片中等,叶色深绿,边缘上翘,透光性强。铃长圆形,铃重5.5克,衣分41%—43%,子指9.5克。种子活力高,易全苗。具有抗病和兼抗棉蚜、棉铃虫特性,一般年份可减少治虫2—3次,枯萎病病情指数4.44,黄萎病病情指数9.19。

纤维品质:1991年北京市纤维检验所测定结果:纤维主体长度32.6毫米,单纤维强力4.18克,细度每克5710米,断裂长度23.9千米,成熟系数1.58。1992—1993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2.5%跨长29.8毫米,整齐度50.4%,比强度每特克斯20.5克,麦克隆值4.6。纤维洁白有丝光,售棉等级高,符合纺织工业用棉要求。[2]

产量水平1991—1993年河南省区域试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3.5—68.7千克,比中棉所12增产6%—8.4%。1992年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皮棉71.4千克,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2.1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9.0%和9.5%。生产示范中,高产田块霜前皮棉可达每亩100千克。其适应性不仅在高产条件下表现明显,在自然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增产更为明显。[2]

栽培要点中棉所21属春播中熟品种,适合直播和育苗移栽,在高产地区、偏干旱地区和轻盐碱的中低产地区种植均适宜。4月20—25日播种,高水肥地每亩密度3600—3700株,中低水肥地每亩4000株左右。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花铃肥适当追施氮、磷、钾肥,调节剂的使用应略少于其它品种。[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