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18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6908×兰布来特GL—5)F4为母本,(黑山棉1号×兰布来特GL—5)F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低酚棉品种。199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目录
基本信息特征特性产量水平栽培要点
基本信息
[1]
品种名称:中棉所18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早熟低酚棉
省级审定:(90)冀沧署农种字第6号
育种者:刁光中、喻树迅、黄祯茂、原日红、姜瑞云[2][2]
特征特性中棉所18生育期108天。植株松散,呈塔形,主茎粗壮,生长挺拔整齐。第一果枝着生于第五节,果枝较长,与主茎夹角较小。叶较大、叶色深。铃卵圆形有钝尖,铃重7.42克,子指14.4克。枯萎病指数19.95,黄萎病指数14.8,属感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棉子仁蛋白含量46.6%,脂肪含量35.3%,棉酚含量0.0049%,低于国际卫生标准(0.02%—0.04%)。
纤维品质:1987年北京市纤维检验所测定结果,单纤维强力4.16克,细度每克5875米,断裂长度24.4千米,成熟系数1.48,试纺18号纱,品质指标2745分,综合评定上等一级。1987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测定,比强度每特克斯21.13克,麦克隆值3.92,2.5%跨长31.63毫米,黄色深度8.27,色泽洁白,气流纺纱品质指标1933分,达优质棉指标。[2]
产量水平1986年全国早熟低酚棉联合试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93.2千克,较对照晋棉7号增产32.9%。1987年全国早熟低酚棉联合试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71.6千克,较对照晋棉7号增产26.3%。1987年河南省短季棉品系比较试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9.6千克,较对照中棉所10号增产0.4%。1984年以来在河北省种植,表现出苗快、发育快、铃大、不早衰。[2]
栽培要点中棉所18适宜黄淮海棉区麦棉两熟轻病地种植,海河流域盐碱、旱地晚春或初夏种植,早熟亚区一熟春棉种植。麦棉两熟播期为5月20—25日,密度每亩6000—8000株。盐碱、旱地一熟棉于5月初遇雨播种,每亩密度5000—6000株。麦收后及时灭茬,中耕松土,追施苗肥,旱地及时浇水,促苗生长。田间注意拔除有腺体棉株,吐絮后及时收摘,以防鼠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