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术忍术的起源:
国内人认为起源于中国汉代的五行术,后来传到日本。忍术的概念是由姜太公首先提出并写在〈六韬〉之中,随后孙武、张良、韩信等相继对忍术理论进行了完善。此时忍术也基本形成了权谋, 形成, 阴阳, 技巧等几部分构成的雏形。
日本人则认为忍术是由〈孙子兵法〉演化过来的,之后再加上修炼道和山中伏击战(山中伏击战的起源就是日本农民在山谷中埋伏抢夺旅客财物的强盗袭击)发展而成的,即"风、林、火、山"四字真言。在源平时代,源义经完成了山中伏击战攻击方面的战法理论,南北朝时代,楠木正成发展出防御面的兵法。到此为止,忍术跟武术分开成不同的系统,正式独立出来。(“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源自《孙子兵法》)
而体术一般是指忍者搏击之术。
忍者学武功不拘门派,只要是克敌制胜,什么武功都学,凡中国功夫(主要是武当派)、朝鲜的跆拳道、日本本国的空手道、柔道,忍者兼收并蓄。
现代忍者更是把集个家之长的忍者武功进一步加以条理化。上世纪80年代,美国“巴拉亭”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忍者秘传武功的书籍。其中不乏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一些武功;如红砂掌、黑砂掌、点穴法「美国忍者统称为“死亡之触”(Death Touch)」,还有什么鸳鸯腿、扫堂腿之类。
日本所谓的“刚拳”相当于国术中的“外家拳”;而它所谓的“柔拳”则相当于国术中的“内家拳”,“柔拳”一般是由太极拳、八卦掌发展而来的。
由此可见,日本忍者武功与日本文化一样,同属杂交型;加以科学化整理,使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人要在不断的打斗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应付变化的能力。所有忍者的功夫都是实用的、可靠的自我保护方法,他们主要是利用人体和人的感情。实用性应该是任何功夫体系的核心精神。
忍者训练的重点并不是招数本身,而是运用这些招数所带来的感觉,是作为一种使人冒最小的危险实现自己的意图的功夫来发展的。训练的作用就是使忍者在任何外部环境下,都能综合运用徒手格斗术、棍术、刀术、短绳术等,从而产生整体的感觉。掌握这种方法需要很多时间,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排除错误和不必要的理智化后才能理解这些概念。
自我保护术的学习进程包括两个方面:心灵和身体。第一方面的训练要使人们在面对袭击时,心灵和身体产生无意识的、自觉的反应。这绝对不是说要死板的按照“一边打一边想”的反映程序进行打斗。这是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的自然、轻松的反映。这种无意识的动作就象你开着跑车冲上斜坡的感觉--发现斜坡在不断上升,自己紧贴着靠背,安全带也松了,而这并不需要专门的去感觉。第二方面的训练是要掌握有效的防御招数。身体训练是重要的,如果你在防护中反映迟钝,它可以帮助你保护自己。但是,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良好的精神境界,如果具备这种境界,即使最具有破坏性的动作也可能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