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山乡地处泗洪县城西南,位于苏皖两省三县交汇处。东临名酒之乡-------双沟镇,西靠天岗湖乡,南接四河乡,北与魏营镇相邻,距宁宿徐高速仅8公里,境内有怀洪新河,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乡辖9个村,1个居委会,5450户,25060人。总面积5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公顷,拥有水面1060公顷,人均耕地0.08公顷。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9亿元,财政收入1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50元。全乡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协调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和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特色产品和资源
峰山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高效农业为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抓,不断优化种养结构,扩大种养新技术,培植亮点,辐射全乡。在粮食生产上,全面推广实施种子纯良化,耕作机械化,种栽科学化,施肥配方化,以及无草害工程等。特色农产品为小麦、西瓜、花生、“山峰”牌烤山芋等。2003年粮食总产量5917吨,2004年粮食总产量13200吨。在多种经营生产上首先突出养猪、养鸭这一块,2003年全乡养猪7100头,2004年全乡养猪7400头,培育养鸭大户59户,饲养肉鸭48万羽。通过逐年扩大种植规模,2003年全乡种植蔬菜210公顷,总产量412吨,2004年全乡种植蔬菜380公顷,总产量11360吨。
二、企业情况
全乡围绕“工业突破,内增外引”的工作思路,积极大造新的发展平台。强化工业扩量增效,实施“筑巢引凤”和“项目扶持”的方法,建立“工业项目负责制”。到2004年底全乡企业总个数127个,个体工商户285户,峰山有近20平方公里的地表下贮藏着丰富的黄砂、膨润土,初步勘察贮存量两项资源约1亿吨,开采和加工黄砂、膨润土是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将来逐步形成以面粉、黄砂、白泥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03年乡镇企业总收入8262万元,2004年乡镇企业总收入8836万元。到2004年全乡外出务工人数达6800人。招商引资工作迎来新的突破,目前已引进项目32个,累计引入外资5900万元,其中有鑫美车业有限公司、荣建制衣、亿申玩具和凯达电器成套有限公司等4个大型项目落户县工业园区。峰山乡小城镇建设起步较快,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年递增始终保持在12%以上。从2003年至2005年共投入资金625.7万元,先后铺设前吴路3.9公里,宋庄路3.7公里,后窑街道2.9公里,黄岗至时庄14.8公里,修建下水道1968米。峰山街以前仅有1.1平方公里,目前已发展到1.58平方公里,为了加快农村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新规划小区一处,用地面积为22.58亩,可容纳149户,在前窑街新辟一处农贸市场,占地22.5亩,可建贸易大棚4631平方米,可建商住楼2900平方米,目前已全面开工。同时为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在后窑新建一个占地面积460亩的民营工业园区,修好了大门、围墙,并实现了电、路、话“三通”,入园项目7个。并注重小城镇环境建设,基本达到绿化、净化、美化、亮化。
峰山,地处泗洪县的西南岗地区,这里淮水环绕,红山高卧,乡音浓厚,民风淳朴;踏着先人的足迹,峰山向人们讲述了她那厚重的历史。几十万年前,盘踞在下草湾的先人无意间闯入了这片沉睡已久的土地,渐渐地这里便有了生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三国时期,曹操挥师南下屯兵于此,以红山为烽火台。于是就有了“烽山”这个名字,后人改为峰山。
峰山乡是西南岗的古乡大镇,地域总面积52.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为2.51万亩,辖2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人口2.58万人。境内水陆便捷,怀洪新河环绕全乡;魏峰线、天峰线、双峰线四通八达。宁宿徐高速路就近而过。便利的交通的环境为开放的峰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历史上的峰山是典型的农业乡,千百年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跨入21世纪,这里相对滞后的生产方式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峰山一度成为全县乃至全省有名的贫困乡镇。面对江苏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峰山成为了省、市、县的帮扶乡镇和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峰山乡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不断开拓创新,解放思想,以后发快进精神向贫困挑战,向富裕跨越。
抓住传统产业,在农业上求发展。针对本地的土壤结构和地形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推广高效农业。
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面积推广套种、立体种植等新的种植结构,全乡推广麦套西瓜6000余亩,连片种植山芋1万多亩,亩产增收近1成以上,走品牌农业发展之路,把农产品注册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商标。实现了土地由低产薄收向高产广收的跨越。
往事越千年,红山依旧在。这里便是传说中被刘伯温挥剑斩腰一分为二的大小红山了。时光荏苒,发展的脚步惊醒了沉睡多年的大小红山。他们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立,让这荒废多年的山体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如今,小红山发展了1000亩银杏套种高淀粉山芋,300亩大枣套种草材基地,大红山拓植了1000亩美国薄皮山核桃套种瓜蒌、菊花基地。并以红山为辐射点,向周边拓展,将发展到25000亩,成为峰山人的主导产业。在唤醒红山的同时,峰山人也没有忘记复苏和安徽五河交界的那片低洼地,在崇南圩开发1000亩高效大棚葡萄套种草莓基地、3000亩浅水藕基地,这些高效农业的亮点,将全面辐射全乡,照亮农业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