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ton Rubinstein (1829~1894)
俄罗斯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安东·鲁宾斯坦1829年11月28日出生于俄国维赫瓦齐涅茨镇一个有文化的犹太人家庭。从5岁起,鲁宾斯坦就跟着母亲学习钢琴,7岁起在彼得堡师从俄国钢琴家亚历山大·维卢安学习钢琴。在名师的指导下,小鲁宾斯坦的演奏技巧进步很快,令人欣喜和羡慕。
1840年至1843年间,10多岁的鲁宾斯坦便开始跟随老师赴法国、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地旅行演出。他出色的钢琴演奏,受到各地观众的认同,人们称他为“少年钢琴家”。
在法国巴黎演出时,鲁宾斯坦幸运地结识了李斯特(匈牙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和肖邦(波兰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得以亲眼目睹两位大师的演奏风采并聆听教导。李斯特对鲁宾斯坦的音乐天赋和演奏才华大加赞赏,称他“前途无量”。
1844年至1846年间,鲁宾斯坦在德国向著名音乐理论家西格弗里德·德恩学习作曲理论,开始音乐创作,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批作品。这段时间,鲁宾斯坦经常拜访德国著名音乐家门德尔松和迈耶贝尔,接受他们的音乐熏陶。1849年鲁宾斯坦回到彼得堡,后来就任公爵夫人叶莲娜·帕夫罗夫娜的宫廷乐师。
鲁宾斯坦是继李斯特之后的著名钢琴演奏家。他的演奏具有真挚的情感,构思宏伟、深刻,时而波澜壮阔、如火如荼,时而如人声细语、涓涓溪流,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鲁宾斯坦高超的演奏技术使得钢琴发出洪亮的音响,即使在管弦乐合奏时,那钢琴伴奏的声音仍声声震撼。
1854年至1858年间,鲁宾斯坦再次出国进行巡回演出,在钢琴演奏方面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859年回国后,定居在彼得堡,并着手实现他一生中的重要事业——创办俄罗斯音乐协会,他负责策划协会在彼得堡举办的全部交响音乐会,并以独奏家身份参加交响乐和室内乐演奏会,成为真正的协会领导者。与此同时,他主持协会开设的“音乐班”,这个班后来在1862年改建为俄国的第一所音乐学院(彼得堡音乐学院),由他亲任院长。这所学院在鲁宾斯坦的领导下,很快地达到很高的水平,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便是这个学院的毕业生。
鲁宾斯坦真正认识到专业音乐人才的重要意义,他创办的彼得堡音乐学院,和他的兄弟尼古拉·鲁宾斯坦在1866年创建的莫斯科音乐学院,是当时俄国音乐教育的中心。
1867年,鲁宾斯坦应邀出国,遂辞去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之职。l872年至l873年间,他与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坦共赴美国演出。l885年至l886年,鲁宾斯坦在本国和奥地利、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7大城市举行“历史音乐会”,演奏了从钢琴作品产生直至当时为止的钢琴代表作品,其演奏作品之广泛、演奏技艺之高超、反响之强烈,均为空前,产生了深远影响。
l887年至l890年,鲁宾斯坦重新担任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教授,为俄国的音乐教育倾尽心血,作出巨大贡献。l890年创设的“鲁宾斯坦国际钢琴、作曲比赛”,深受大众欢迎并产生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比赛,不仅推出了不少音乐新人创作的音乐作品,同时向全世界宣传了俄罗斯音乐,也使俄罗斯音乐人更了解和认识世界各民族、各流派的音乐。鲁宾斯坦从而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并永久载入音乐史册。
鲁宾斯坦终生坚持音乐创作,写出了多种体裁的作品,主要作品包括:交响曲6部,钢琴协奏曲5部,歌剧14部以及舞曲、合唱曲、钢琴练习曲和其他器乐独奏曲等。他的钢琴独奏小品《F大调旋律》,被后人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至今流传不衰。
l894年11月20日,鲁宾斯坦在彼得堡逝世,终年65岁。
鲁宾斯坦是个才华洋溢的即兴演奏家.作曲家Karl Goldmark曾对他的即兴显奏赞赏有加,他的演奏非常出色,注重在音色,技巧,即兴,所以不拘泥於细节常常不按牌理出牌。 他的这种风格受到一些经过严格训练的钢琴家的非议,钢琴家William Mason就批评他说:[如此敏锐有利的手,手指下却空无一物]。 克拉拉舒曼(舒曼之妻)对他印象更差,说他根本就不是在演奏。 但是一些乐评家却有不同的看法,有[钢琴巨人],[钢琴的宙斯],[音乐中的米开朗基罗]等等尊称。
他曾求教李斯特并在李斯特的圈圈里度过一段时间,但是一向慷慨助人的李斯特却拒绝鲁宾斯坦当他的学生,而且冷酷的对他说:[作为一个天才,必须不靠别人帮助,自谋发展的达成自己目标。]对於他所崇拜的偶像却对他这样的态度,在他心理造成了阴影;尤其在他穷迫潦倒时,李斯特也未曾伸出援手。 虽然他们表面上颇为有好,但实质上却是冷漠的。
鲁宾斯坦也尝试著各类型的音乐,深深受到孟德尔颂,舒曼,萧邦等的影响,因为他的音乐作品是国际性的所以他很鄙视当时[俄国五人组]的民族主义作风,也引此引起了[俄国五人组]排斥和攻击,他们也就反对鲁宾斯坦的弟弟Nicholas Rubinstein创立的莫斯斯科音乐院,尽管如此,他们兄弟两人对俄国的音乐教育还是有极大的贡献。
鲁宾斯坦最有名的一段话,道尽了他的感慨:
"对德国人来说我是俄国人,对俄国人来说我是德国人
对基督教来说,我是犹太教徒,对犹太教徒来说,我是个基督徒
对古典乐派的人来说,我是华格纳曲风,对华格纳曲风的人来说,我是保守曲风
我不是水里面的鱼,也不是地面上的禽 - 我是一个未完成的男人!"
有一段有关柴可夫斯基的经典 对白, 一直为爱乐者颂为佳话:
就在鲁宾斯坦死后不久,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一起出席葬礼. 在葬礼期间,
梅克夫人向柴可夫斯基问说: "你觉得鲁宾斯坦这个人怎样?"
柴可夫斯基叹口气说: "真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独特的人才啊!"
接著梅克夫人又问道: "和你比起来如何呢?"
柴可夫斯基回答说: "我怎么敢跟鲁宾斯坦比呢? 如果说我是萤火虫的微光, 那鲁宾斯坦就是那皎洁明亮的月光啊!"
话一说完, 众人听了都称好, 且因打从心里的欢喜而发出笑声, 一时之间温馨的气息弥漫整间屋子。
[乐评家说]
"有句话说「有声誉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柴可夫斯基以他很平凡的资质, 活著的时候在音乐界起起伏伏, 从来没有很杰出的表现. 但是鲁宾斯坦却能以他师长的尊贵身份, 不轻视柴科夫斯基的才能, 没有任何怨尤的细心教导他, 只为了能使他做得比自己还好, 最后终於成功了. 而且柴科夫斯基也没有忘记往日的旧恩情, 经常感谢老师对他的教诲. 虽然时间过得很快, 鲁宾斯坦的音乐已经被遗忘了, 但他的言行, 还有高尚的品德与宽宏的度量却依旧流传在这个世界上, 并成为后代音乐家学习模仿的对象啊!"
优秀作品
歌剧《恶魔》、《a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集《波斯恋歌》等。
代表作品为钢琴独奏小品《F大调旋律》,此曲曾被后人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广为流传,久盛不衰。
Barcarolle
Hallali
Melody in F
Morning Serenade
Sérenade Russe No.1
Trot de Cavalerie
Sonata for piano Op.12 E-
Etudes, Op.23
No.1 No.2 "Staccato Etude" No.3
Album of 24 portraits
Kamennoi-Ostrow, Portrait No.22, Op.10
Romance in Eb, Op.44 No.1
String quintet in F, Op.59
1.Lento-Allegro non troppo
Piano Concerto No.4 in D-, Op.70
1st mov
Variations on the Air Yankee Doodle Op.93 Cah.8
String quartet No.10 in F-, Op.106/2
4.Finale: Moderato - tempo un poco animato - tempo I - anim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