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 [tāidú],[skin infections of infauts caused by febrile toxin inherited from the mother] 古人认为其发病与胎妊期间母体的热毒有关的某些婴幼儿疾病,如疮疖、痘疹等。
胎毒 ,病名。婴、幼儿疮疖、疥癣、痘疹等病统称胎毒。见《幼幼集成》:“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寒、胎搐、胎黄是也。”其病因是由于孕妇恣食辛热,甘肥厚味,或生活调摄失宜,遗毒于胎,或郁怒悲思等因素使生子是病证。
不要吃解胎毒的药(优因培注)
在东南沿海、江南一带,人们认为胎儿在母体中染了毒气,出生之后若不除去,将来会引发许多疾病,如黄疸、湿疹、鹅口疮等,因此要服解胎毒的中药。常用的中药有甘草、黄连、朱砂、牛黄、轻粉等。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上述疾病各有病因,不能简单地用胎毒来解释。相反,这些中药对婴儿的健康不利。例如,黄连苦,有寒性,可以损伤婴儿的胃部功能,影响消化、吸收;朱砂含有汞和硫磺,对婴儿有一定的毒性;牛黄是食草动物的胆石,苦,性凉,不宜单味服用;轻粉即汞粉(水银),有毒。
胎毒可用母亲吃鹅蛋来解,不宜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