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篇章名: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出处:《孟子·离娄下》

年代:战国时代

体裁:古代散文

原文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孟子说:“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浅析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现在的不为正是为之后的可有为,每个时期都会有要为有不可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分清轻重缓急。这个过程难免会失去一些,但得到的更多。

不为、有为,是相对表现。天下之事太多。若不知所“不为”,则陷入诸法之汪洋大海中,漂泊无穷。 抉择“不为”,专攻“有为”,实现每个人安身立命的特殊意义。

读解人生苦短,世事茫茫。 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所以,一定要舍弃一些事不做,然后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为。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现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子张》)正是孟子这里的意思。

总起来说,儒家所说的“不为”是为了“有为”,只不过是要有所选择而为,与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不是一家人。[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