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易性癖是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故又称变换性别癖或性别转换症,属于性别身份识别障碍。男女都可见,以男性较多,男女比例约为3:1。
跨性别者包含了易性癖但不是所有的跨性别者都是易性癖。
产生的原因:易性癖产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传统认为与其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如有的父母生了个男孩,却偏偏想有女孩,于是违背客观事实,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打扮、教育孩子,使孩子的性别认知心理被扭曲而导致易性癖;还有另一个说法,胎儿在母体妊期内激素分泌不当,先天易性癖。
事实上先天易性癖是存在的,有的易性癖者幼年期受过父母的正确的性别教育,女孩穿女性化的服饰且被父母教育表现文雅温柔的一面、男孩穿男性化的服饰也被父母教育表现勇敢大胆的一面,但是易性癖者本人拒绝接受父母的性别认知教育,坚决要求内外都表现出异性化喜好的特点,因此,传统认为易性癖者与父母幼年性别教育不当的说法其实是不全面的,易性癖者中先天易性癖的人居多。目前国外有个别科学实验已发现部分易性癖者的易性癖倾向与大脑组织结构有关。
具体的行为表现:对自己生理性别不满意,不舒服,有改变性别的强烈愿望,希望变成异性。易性癖者往往作异性装束,言谈举止模仿异性,有做变性手术的强烈愿望。男性于青春期前后在心理上认定自己是女性,并经常穿着女式服装,蓄女式发型,抹口红,画眉毛,逼尖嗓音说话,模仿女性的姿态,使用化学剂脱须,垫起胸部乳房,参加女性社会活动,喜爱烹调缝纫,性欲较低,仅有1/3的患者结婚,婚后又有半数离婚,最后通过手术彻底变为女性。女性变性欲者,通常嗓音低沉,喜欢穿着男装,言行举止与异性相近。
诊断方法:在诊断易性癖时,需要与同性恋和异装癖区别开。同性恋者的性伙伴关系中,是从自己的生殖器上得到快感,没有切除外生殖器的要求。而易性癖者的性伙伴关系一般是追求自身心理上的满足或心身合一,往往不让性伙伴触碰自己的外生殖器;易性癖者虽然也像异装癖者一样穿异性服装、做异性打扮,但完全是出于心理上的需要,觉得自己就是个异性,因此在穿着异性服装时并不引起性兴奋,而异装癖者则在穿着异性服装时,伴有引起性兴奋、得到性满足的特点。
治疗方法:易性癖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做变性手术。通过变性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易性癖者心理平衡。但根据报道反馈,有些人术后后悔,认为是个错误。因此手术治疗未可乐观,必须慎重对待。我国已有几例成功的变性手术报道,但这是慎而又慎的工作,变性手术不可轻易做。国外目前最新的治疗方式是对未成年的易性癖者采用“性别拮抗剂”药物来暂时抑制易性癖者的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与性器官发育,避免其尴尬懊恼,并在药物治疗阶段辅助心理治疗,帮助未成年易性癖者理解跨性别与易性癖的区别且引导对方适应自身的生理特征、引导对方适应同性群体的喜好与习性,治疗成功者成年后能适应接纳自己的生理特征、适应与同性群体相处,并不再有变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