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即“中亚河中地区”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中国古代称之“河中”,近代称之为“河中地区”,现代称之为“中亚河中地区”。河中为古代欧亚陆路主商道丝绸之路重要通道;自汉朝前后,该地区先后被匈奴、大宛、突厥、唐朝、西辽、元朝统治。
主要历史河中在汉朝以前为匈奴之地。
汉朝时期被称为大宛(费尔干纳谷地)所辖。
大约到440年时,厌哒匈奴占领了索格底亚那即河中(撒马尔罕);之后被突厥占领。
唐朝在平息安史之乱之后在此区域设置河中府,唐显庆三年(658年)米国置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
751年的怛逻斯之战以后,阿拉伯人统治。
840年漠北回鹘汗国覆灭后,由西迁西域的回鹘人汇同其他操突厥语诸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前者以吐鲁番地区为中心,后者控制包括天山南部、河中等广大地区。
10世纪,波斯萨曼王朝(布哈拉为首都)统治。突厥喀什噶尔黑汗王朝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侵入河中于999年10月23日进入布哈拉,监禁了马立克,吞并河中地区。
1032年,阿里特勤仍去世后,哈拉汗朝的另一支贝里特勤(桃花石汗)占据河中。11世纪时期,河中地区属于黑汗王朝的领域,阿姆河以南今阿富汗之地则属于哥疾宁王朝。
1124年(1128年?),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黑汗王朝后建立西辽,河中地区为西辽附属国花剌子模领地。
蒙古扩张后,蒙古占据河中地区。元朝蒙古政权先后在撒马儿罕设阿姆河行中书省,管辖河中地区,成吉思汗死后河中属于察合台汗国西部;元朝末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元朝时期蒙古民族和其他民族在此融合。
明朝和清朝时期,大部分时段为昔班后裔控制,但都臣服于明朝和清朝。
19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在中亚殖民扩张,俄国吞并了希瓦、布哈拉、浩罕三汗国,在河中地区设立了“土耳其斯坦总督区”,河中地区被西方称为“西土耳其斯坦”或“俄属土耳其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