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日 rì
部首: 日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4
五笔86&98:JJJJ仓颉:A
笔顺编号:2511四角号码:60100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5E5
释义英文:
daily; day; sun; time;
Ⅰ名词1.(太阳) sun: 旭日 the rising [morning] sun; 日已西斜。 The sun declined toward the west.2.(白天) daytime; day: 日日夜夜 day and night; night and day; 夏季日长夜短。 In summer the days are long and the nights short.3.(一昼夜; 天) day: 今日 today; 多日不见了, 你好吗?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How are you? 二十四小时为一日。 Twenty-four hours make a day.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 There are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five days in a year.4.(泛指某一段时间) time: 春日 springtime; spring; 来日 the days to come; the future; 往日 former days5.(日本) Japan: 抗日战争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Ⅱ副词(每天; 一天一天地) daily; every day; with each passing day: 产量日增。 Output is going up every day. 天气日渐寒冷。 It'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
中文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sun]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daytime]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day;date]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6)
一昼夜 [day]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7)日是计量行星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口语中常俗称天。一般特指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由于所选取的参照系不同,日的定义也不同,通常有:
恒星日[1]=平太阳日的23小时56分4秒真太阳日=不定平太阳日=24小时
日晷
rìguǐ
(1)[sun's shadow]∶太阳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sundial]∶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也叫“日规”。
(9)日本国的简称
日冕
rìmiǎn
[corona] 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稀薄部分,由太阳表面伸展出数百万公里,包含着铁、镍和其他气体的极高度电离的原子,这表明温度有几百万度,日全食时肉眼观看它的外貌像是环绕月亮黑色圆盘的珍珠灰色光环,但在其他时候要用日冕仪才可观测到
日月重光
rìyuè-chóngguāng
[the sun and the moon shine again] 日月重放光芒。比喻局势的转变
皇家造宋,日月重光,璇玑得序,五星顺命。――《宋书·孝武帝纪》
日坐愁城
rìzuò-chóuchéng
[in deep worry everyday] 愁城:比喻处于愁苦的包围中。天天都处在愁苦的气氛中
缘贫病交侵,日坐愁城苦海故也。――高咏《致颜逊甫书》
另:
任氏家族族谱第138代以日为标志.
骂人专用名词
日:类似做爱含义
短文《日》注释
①作者巴金。选自<巴金全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原载散文随笔集《龙·虎·狗》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
②本文被选入《语文》八年级 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2版)第8课;第69—70页。
原文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炀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球一阵光、身前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字芾甘,汉族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祖籍浙江嘉兴。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姓巴的同学“巴恩波”。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914年母亲去世。1917年父亲也去世。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译著也很多。解放后,他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1977年至198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