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号潜艇
Nautilus submarine
历史上首艘核潜艇
1954年的今天史上首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之父”——海曼·乔治·里科弗1946年,田纳西州橡树岭的美国核研究中心制定研制舰船的实验用核动力推进装置的计划。美国海军派遣了一个海军上校里科弗为首的、由海军军官和工程师组成的海军小组,参加研究工作。1939年开始的美国海军核潜艇研究计划在中断几年后又重新开始了。
里科弗一共组建了4套班子,他认为只有竞争才能加快核潜艇的研制步伐。1952年6月14日,在格罗顿举行了第一艘潜艇“鹦鹉螺”号铺设龙骨的仪式,杜鲁门总统亲自参加了这一仪式,国防部长及三军司令都乘专车而来。
美国研制的潜艇。1801年 ,美国人R.富尔顿建造鹦鹉螺号潜艇,艇体为铁架铜壳,艇长7米,携带2枚水雷,由4人操纵。水上采用折叠桅杆,以风帆为动力。水下采用手摇螺旋桨推进器推进。随着核动力和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在不断改进的鹦鹉螺号潜艇基础上 ,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1952年重新设计,1954年下水,正式服役。1958年,首次成功地在冰层下穿越北极。1980年退役。
1954年1月21日,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诞生,共花费5500万美元。新建成的“鹦鹉螺”号总重2800吨,比旧式潜艇大得多。艇长97.5米,宽8.4米,吃水6.7米,水上排水量3700吨,水下排水量则达4040吨;配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下潜深度为200米,潜航时最高航速达20节;可在最大航速下连续航行50天、全程3万公里而不需要加任何燃料。该艇与当时的普通潜艇相比,航速大约快了一半。整个核动力装置占船身的一半左右。艇体外形与内部、动力仪器与作战装备,都是最精密的科学产品,用流线型的外貌与简便的控制装配起来,与普通潜艇相比,“鹦鹉螺”号艇体外壳显得更为厚实,在深海中行进时,凭其特装的声纳,可以自由探路,绝无触礁撞石的危险。
“鹦鹉螺”号的成功,立即引起前苏联海军的严重不安和奋起直追。1959年,前苏联海军建成自行研制的首艘核动力潜艇,一时间掀起了一个核动力潜艇的发展浪潮。在五个核大国中,美国率先实现了潜艇全部核能化,英国、法国也在90年代基本实现了潜艇核能化。俄罗斯虽然在核潜艇建造数量上是世界之最,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规潜艇,而中国还是以常规潜艇为主。在世界其它国家中,除了印度租借过俄罗斯一艘核潜艇外,均因各种原因没有装备核潜艇。
核潜艇虽然先进,但也存在着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只适合在深海使用的弱点,一般国家往往没有战略需要,或是没有经济和科技实力,所以迄今世界上只有五个核潜艇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