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拼音pān

部首笔画

部首:氵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详细字义

1. 淘米水 [water of washing rice]

2. 古水名 [Pan River]

3. 在河南省荥阳县境

4. 在浙江省绍兴市境,后堙。或以为是今运河经绍兴的一段河道

5. 约在山东省淄博市一带,或以为是淄水

6. 山名。在广东省茂名市 [Pan mount.]

7. 古州名 [Pan prefecture]

8. 治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

9. 在今四川省松潘县

10. 姓

【姓氏由来】

百家姓中,潘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史传商朝时,舜的后代在潘地建立潘子国,子孙以国为氏,因舜姓姚,故称姚姓潘国。至商朝末期,周武王灭商,将潘地封与其弟毕公高之幼子季孙,他们也以潘地为姓,是为姬姓潘国。两姓潘国由于势弱国小,均不见于经传。据史料记载,年龄时楚国占领潘国,封为邑,子孙以潘为姓,即芈姓潘氏。楚国公子商臣之师潘崇为芈姓潘氏之始祖,今潘氏人群主要由芈姓潘氏组成。除此之外,赐姓为潘、外姓改潘以及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改为潘姓,也是潘姓由来的重要途径。 具体如下:

1、出自姚姓,先祖为生于姚墟(今河南濮城南)的舜,建潘都(今北京延庆县东北),后迁陕西兴平北。商时,舜之后裔在潘地建潘国(今河北怀来、北京一带)。周文王灭潘国,亡国后的潘国人用国名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时,姬姓潘国被楚国吞并,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3、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4、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5、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

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始祖季孙公】

潘氏受姓始祖季孙公,

周毕公高之四子也,

毕公高历相文武成康封于毕,

世子袭爵,

季孙公食采潘地,

从而得姓,

是为潘氏始祖。

【迁徙分布】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的,至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省冠县)而迁建康,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濬,为汉寿(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为兴旺,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北魏时,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因任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刺史落籍当地。唐初,陈元光父子开漳,有河南固始人潘节随其入闽。此期潘绍业的曾孙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当地,其间并有移居陕西的潘勖的后人兴旺发达起来,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秘书监潘肃仁自称是汉寿潘濬的后裔,由此可见,自东汉末至唐朝,潘姓从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许多支脉,而潘威的后裔则从洛阳望出,又兴盛播迁于怀朔(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陕甘等地。豫章潘姓兴盛于唐代,至五代南唐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元明清时,潘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如今,潘姓人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上述八省潘姓约占全国汉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郡望、堂号】1、堂号: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2、郡望: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潘姓历史名人】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璋:(?-234)字文珪,东郡发干(今河南濮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潘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潘骞: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潘大临: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潘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潘翼: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潘诚:元末北方红巾军将领。

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潘世恩:清代进士,曾主军机大臣,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咸丰帝诏举人才,他力荐林则徐与姚莹等人。

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问题、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现家谱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槛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媚”。

潘世忠:(1889-1930)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毕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各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表演,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我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航空炸弹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

潘德明:190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时寄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1937年7月返回上海。于1976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

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20年代,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成本会计》等。

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功勋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等,近受吴昌硕、黄宾虹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气,朴厚劲挺,气势雄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道周风。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自风格。又长于指头画。于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作品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潘天寿书画集》等。

【潘姓当代名人】潘基文:联合国第八任(现任)秘书长

潘玮柏:歌坛小天王

潘美辰:娱乐明星

潘军:主持人

潘安邦:素有“台湾民歌王”之称。

潘越云:歌星

潘国静:武术家,少林十八罗汉,中国少林武术八段。

潘长江:小品演员

潘裕文:歌手,2007台湾中视《超级星光大道》季军

潘高峰:自由音乐爱好者,现从事SOHO职业。(互动百科收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潘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潘峰少将

潘峰(1915-1994),安徽省六安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政治部干事,红4军10师29团连指导员,红30军267团营政治委员,第267团总支书记。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随营学校政治处主任,第12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4团政治委员,挺进军政治部副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第18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任冀东军区司令员,接到上级指示,保障四野进入冀东地区。11月和冀东区委书记兼冀东军区政委吴德到遵化晋见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向四野首长汇报说:冀东军区有两个独立师,一个参加锦州战役,一个参加平北战役,只剩下八九个团,集中在铁路沿线阻敌,军区本身只掌握一个团。罗荣桓要求冀东军区机关随东总行动,负责后勤支援保障工作,林彪要求冀东军区接受平、津的俘虏。潘峰和吴德按照林彪和罗荣桓的指示,筹集了1.3亿公斤军粮,40万公斤食油,出动了70万车工,70万驴工,保障军粮供应;动员200万民工拓宽、碾平、新修公路5000公里,翻修、加固桥梁500余座;组建了6个补训师和4个野战医院;动员了30万人,组成了270个担架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防空军干部部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79岁。

潘焱少将

潘焱(1916-1999),河南省新县卡房乡老叶湾村潘家下湾人。19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编入光山县独立营。1930年12月编入红4军10师29团,在该团特务连当传令兵。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0师28团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第35团营政治委员,四川独立团政治委员,红4军12师司令部作战股长。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的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在肃反中被误认为是“改组派”,受到撤职处分。长征途中,率领一个营在救济寺战斗中攻克敌碉堡数个,全歼堵截之敌一个营。

抗日战争时期,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队长兼教员,高级干部营营长,步兵科副科长兼军事主任教员,因教学好被授予荣誉。后分配到冀鲁豫军区,历任陆军中学教育,第2分区参谋长,军区随营学校副校长。参加指挥1943年朝南战役、八公桥战役、1944年昆张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作为中共谈判小组成员,同国民党方面在新乡进行谈判。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参谋长,1950年任贵州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军长。1958年回国后,军委调他到第二野战军战史编辑委员会工作,任编辑室副主任,编写第二野战军的战史,后又调到海军,任北海舰队参谋长,1961年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8年任海军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75年8月任解放军海军顾问。1979年1月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8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卫戍区司令员。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潘世征少将

潘世征(1916-1961),湖南省宁乡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军医处卫生队队长,红6军团卫生部医生,第17师野战医院医务科科长,军团后方医院院长,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卫生队队长,旅后勤部卫生部政治委员,旅卫生部部长,南下支队卫生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卫生部部长,第1兵团卫生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兼卫生部部长。1951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入苏联基洛夫军事医学科学院特别系学习,1956年回国,后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19日逝世,终年仅45岁。著有中篇回忆录《忆陈东尧》,用质朴、流畅、简洁的语言,记述了自己的老战友——在抗日中牺牲的英雄团长陈冬尧的生平。《忆陈冬尧》在他去世三年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著名文学家周立波作序,给予这本遗著很高的评价。

潘寿才少将

潘寿才(1906-1974),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参加光山县游击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0师29团参谋、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红31军93师组织科科长第277团政治处主任,278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在四川阿坝地区率领团直和一个营掩护红四方面军转移,受到红31军政治部通令嘉奖。1936年在四川灌县率一个团掩护红四方面军北上,被敌军包围,经叁昼夜激战,突出重围,穿过100余里无人区,找到主力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营政治教导员,津浦支队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第2支队政治委员。1937年10月,参加了769团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的战斗,烧毁敌机24架。同年底,参加了129师在晋中地区粉碎日军的“六路围攻”战役。1938年1月,参加了平定以东的柏水井伏击战。3月,参加涉县、黎城间响堂铺伏击战。1941年起,先后入延安军政学院、军事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后到延安中央党校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任4纵1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后升任41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3步兵学校政委。1952年,以第23步兵学校和华东军区第3防空学校训练处,第4军军直一部组建防空学校,任政治委员。防空学校校长王智涛少将对潘寿才评价很高,说他“对党忠诚,老实正派,是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后升任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2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68岁。

潘振武少将

潘振武(1907-1988),湖南省常德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参加常德县秋收暴动。1927年马日事变后,常德县第5区的5名共青团员决定发起暴动,潘振武是这5人之一,成为暴动的组织者。暴动开始时有数百人参加,很快发展到1000余人,戴修文担任总司令,潘振武担任总指挥。暴动队伍捣毁了区团防局,处决了团防大队长、印花局长和当地有名的土豪劣绅。这次暴动历时3天,由于孤军作战,没有外援,未能坚持下去,也没有按照上级的答复拉上山去。曾到国民党18师张辉瓒部去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司令部副官处副官,第11师政治部俱乐部主任,红1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第1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民运部部长,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嫩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西满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西线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馆武官,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外事局局长,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70年8月担任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3月担任湖北省委书记,1977年底退出省革命委员会班子,1983年退出省委班子。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22日因病逝世,享年81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潘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潘瑞吉中将

潘瑞吉(1945.10-),浙江省永嘉县渠口乡泰石村人。196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陆军某师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后入解放军政治学院深造,毕业后,历任陆军第12军某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南昌陆军学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陆军第12集团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2000年12月调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2005年8月调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著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冲出人口困境》、《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