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川元春,战国第一智将毛利元就的次男,生性刚肃,勇武过人,外号"鬼吉川"更是令人闻风丧胆。
天文十六年,元就为了增强本国的势力,确立毛利两川制度将三男隆景过继到小早川家而次男元春则是过继给母亲的娘家---山阴名门吉川家,作了吉川兴经的养子。三子被送至小早川家当养子,接著二子元春又要入主吉川家当养子,元就企图统一安艺的野心昭然若揭。
这次元春会顺利成为吉川家的养子,主要是因为元就事前就先拉拢了兴经的叔父经世。吉川兴经为了防止本家被毛利并吞,于是亲访与毛利元就杀父之仇的熊谷信直,当年熊谷信直之父元直在有田、中井手合战中被元就击败阵亡,两人之间有深仇大恨。兴经意图合两家之力打败毛利,不料元春为了笼络熊谷信直,亲身迎娶有名的安艺丑姬--熊谷信直之女,从此熊谷信直改仕毛利家更受到毛利家一门众的礼遇,兴经的打算不但完全落空反而加速了元春入主吉川家的时间。
得知吉川兴经不愿让元春彻底接掌吉川家,毛利元就便使出连串计谋,先是以兴经心腹的大盐右卫门尉贪污之事为藉口逼兴经退位,再故意放出兴经将谋反的谣言,逼使兴经心生害怕而出走,然后名正言顺地将兴经一族处死,终于使元春完全掌握了吉川家的实权。
之后元春担任毛利家进攻山阴地方的主将,他参加的战役无往不胜,成为毛利家的头号猛将,而且与尼子家争战之际于军中手录四十卷"太平记",让人知道他对于历史、文艺也很有研究,是一名文武全才的武将。
元就平时对诸子的教育都以"团结"两字为精要,这由著名的"三子教训状"及"三支箭的教训"都是元就为了团结隆元、元春、隆景三兄弟所给予的告诫。在伟大的父亲元就与仁德的兄长毛利隆元先后过世后,吉川元春和三弟小早川隆景都信守父亲的遗训,分别在文武两方面全力辅弼亡兄遗儿毛利辉元支持著毛利家的繁荣。
本能寺之变时原来元春希望趁机追击秀吉,但因为隆景的劝说而作罢。毛利家臣服于秀吉后,在天正十年元春隐居,不过后来因为秀吉为对付德川家康无法分身去和九州的岛津交战,所以他要求毛利先去援助大友。天正十四年元春应秀吉的请求而出战,与长子吉川元长一同参与征萨军并成功攻略丰前小仓城,完成平生最后一次战胜的元春含笑病逝阵中,享年五十七岁,法名浪院海翁正。
吉川元春的初阵
战役名:郡山城攻防战(宫崎长尾合战)
对手:尼子诠久
时间:天文十年(1541)正月十三日,十二岁
简介:吉田郡山城攻防战,是西国两大智将毛利元就和陶隆房的联袂演出,更是后者的处子作,而在这一天完成其初阵的名将还有一人。当然,仅就当时而言,他还只能算是"将来的名将"。他就是毛利元就的次子、后来的家中头号猛将吉川(毛利)少辅次郎元春。
少辅次郎是年只有十二岁,尚未元服。然而,在这场毛利氏的空前大危机面前,他却跃跃欲试,要和父兄一起杀敌。元就认为他年岁太轻,拒绝让其出阵,并命令家臣井上河内守把次郎带回郡山城。次郎回城后暴怒,挥舞太刀,在城里大闹,任谁也解劝不住。终于,在正月十三日的决战之前,次郎率领自己的侧近小厮,再次跑到了元就阵中,元就无论是为了军中士气还是仅仅为了保护儿子这种可贵的勇气,都不能再次拒绝,他说了一句"大不敌者也"(大概就是胆子大,不把敌人放在眼里的意思吧),就批准次郎参阵了。
眼见大内援军已在吉田集结,再加上少辅次郎初阵,毛利军士气更为高涨,城中连老人、妇孺都组织起来,削竹削木,在棍棒上贴上银纸,远远一看,明晃晃的仿佛刀枪,以壮毛利军声威。毛利氏上下百万一心的气势,真可以让敌人不战而胆寒。
是日北风大作、白雪纷飞,元就下令全军总攻击,毛利数千之众,包括十二岁的少辅次郎在内,争先恐后的冲向尼子军的三段布阵,瞬间击溃其二,随即又与第三阵以豪勇著称的吉川兴经杀得难分难解。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少辅次郎在此战有何显赫战功,但他在战前的表现,已经向父亲和毛利家的人们昭示了一位勇将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