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选集》
周恩来著作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卷。上卷于1981年出版,收录了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重要著作,共60篇,其中40篇没有公开发表过。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统一战线、白区工作和根据地工作、反对“左”右倾错误、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领导方法与领导作风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及历史经验的深刻分析和总结等。下卷于1984年出版,收录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重要著作,共56篇,其中35篇没有公开发表过,基本上反映了周恩来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包括周恩来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统一战线、知识分子、少数民族、民族资产阶级等方面工作的重要论述。选集还收入了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保护大批干部、民主人士、科学家而发出的若干电文。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周恩来选集》目录
(上)
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一日)
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一九二七年四月)
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一九二九年三月十七日)
在白色恐怖下如何健全党的组织工作(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九二九年九月十四日)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托洛茨基反对派在中国发生的原因及其前途(一九二九年十月)
关于武汉工作问题(一九三○年九月四日)
立三路线的理论基础(一九三○年十二月一日)
关于粉碎第四次“围剿”的电报(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月)
关于西安事变的三个电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反对妥协求和,坚持华北抗战(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
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一九三九年三月)
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一九四二年一月)
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一九四三年春)
我的修养要则(一九四三年三月十八日)
致柯棣华大夫家属的慰问信(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一九四三年八月二日)
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一九四三年八月十六日)
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一九四四年三月三日、四日)
关于大后方文化人整风问题的意见(一九四五年一月十八日)
论统一战线(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
目前紧急要求(一九四五年八月)
积极宣传反内战反独裁,揭穿蒋介石的欺骗阴谋(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
致邹韬奋夫人沈粹缜的慰问信(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二日)
关于国民党二中全会的谈话(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八日)
“四八”烈士永垂不朽(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九日)
反对扩大内战与政治暗杀的严正声明(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七日)
对进步朋友应多加关照(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悼李公朴、闻一多词(一九四六年十月四日)
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九日)
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为庆贺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评马歇尔离华声明(一九四七年一月十日)
关于在蒋管区的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的两个文件(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五月五日)
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一九四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一九四八年一月)
领导作风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九四八年二月五日)
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关于土改和整党问题给阜平中央局的电报(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党的政策必须适时地向群众公开(一九四八年三月七日)
在部队中试验组织士兵委员会(一九四八年三月八日)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一日)
击破敌人假和平运动的阴谋(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七日)
蒋管区斗争要有清醒头脑和灵活策略(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致郑洞国信(一九四八年十月十八日)
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七日)
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学习毛泽东(一九四九年五月七日)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一九四九年七月六日)
恢复生产,建设中国(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二日)
(下)
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
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年六月八日)
建设与团结(一九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一九五○年九月三十日)
抗美援朝,保卫和平(一九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切实执行婚姻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加强老根据地的工作(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二年)
“三反”运动与民族资产阶级(一九五二年一月五日)
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一九五二年四月三十日)
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九日)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九五三年九月八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增强党的团结,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一九五四年二月十日)
为祖国锻炼身体(一九五四年二月二十一日)
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九日)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一九五六年一月十四日)
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一九五六年二月八日)
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讲话(一九五六年四月、五月)
台湾的解放一定能够实现(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一九五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九五六年九月十六日)
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针性问题(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日)
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一九五七年七月九日)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一九五七年八月四日)
给程砚秋的信(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进一步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一九五八年一月十日)
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一九六○年七月十四日、十五日)
加强调查研究(一九六一年三月、五月)
接见嵯峨浩、溥杰、溥仪等人的谈话(一九六一年六月十日)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九日)
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一九六二年二月三日)
论知识分子问题(一九六二年三月二日)
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和当前任务(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一九六二年四月十八日)
认清形势,掌握主动(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一日)
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学习雷锋(一九六三年三月六日)
反对官僚主义(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过好“五关”(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一九六四年一月十五日)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一九六四年十月十七日)
在治理黄河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农村卫生工作和计划生育问题(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一日)
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一九六六年三月十日)
关于保护干部的若干文电(一九六六年——一九七四年)
关于经济工作的几则文电(一九六六年――一九七三年)
恢复文教科技部门的正常工作(一九七○年――一九七三年)
中美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