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鹰:知名导演,又名叶缨,名将叶挺之孙,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叶正大之子 。1981年,考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学表演,1984年考入导演进修班。1988年起,与王朔一起创作了剧本《顽主》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和《永失我爱》。他执导的影视作品曾获得不少好评,其中包括1995年的《红樱桃》,1997年的《红色恋人》等。在徐静蕾执导的电影《我和爸爸》中,扮演“爸爸”一角。
叶大鹰-导演经历1981年,考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学表演。 1984年,考入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
198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88年起,与王朔一起创作了剧本《顽主》、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和《永失我爱》 。
从导演处女作《大喘气》至今,他执导了多部影视剧,受到广泛好评。
1995年执导《红樱桃》 。
1997年执导《红色恋人》。
叶大鹰-个人荣誉1995年的故事片《红樱桃》获1996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录音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95年“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1998年,故事片《红色恋人》获“金鸡奖”最佳剪辑奖;第2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银奖”、最佳女主角奖。
叶大鹰-导演风格平易近人
叶大鹰没什么老板架子,脾气特别好,对所有人都特别和气。凭想像,一个那么有名气的大将军的后代,一个凭借影片获得了那么多票房的当红大导演,怎么也该是有点架子,有点脾气的,可是,他还就是没有。
徐静蕾:“他对剧本的要求特别严,好多名编剧都曾经被他给用哭了。我点点头,做好了连改100遍、火里火里来水里水里去的心理准备。再次出乎我预料的是,他竟然用编剧一点都不狠,我写不出来时,他总会主动安慰我,说,写不出来对一个编剧来说是最正常的事,不用担心,然后,他会不断地给我出主意说戏,脱口而出,全是好戏,连说带表演,声情并茂。我拿起笔,记录下来,剧本的难关轻易渡过。有时候我特别不好意思,感觉自己没有给导演作出相应的贡献。这要是换了别的导演,第一,肯定会跟我急,第二,肯定会换编剧。跟其他编剧一聊,人家都说叶大鹰是真有水平,只是笨蛋导演才自己没想法,然后转而苛求压榨编剧呢。”
脚踏实地
徐静蕾:“从前,一个想做导演的朋友拉我去电影学院的导演班学习,我和一般的艺术青年没什么两样,也有向导演方向发展的愿望,和他提起来我的想法,叶大鹰想了想,说:“如果你真想当导演,你就跟我学吧,拜我为师,我一定好好教你。”我当时没答应,后来私下一打听,竟然现在有好多很火的新锐导演都是跟着叶大鹰出师的,比如,拍电视剧《玉观音》的丁黑。”
“拜师这事,我嘴上虽然没答应,但心里,却一直把他当师父一样看。写剧本怎么教我就不说了,生活中的许多事,他都像从前武林中的老师父对待徒弟一样地关心照顾。有阵子,我想买车,叶师父百忙之中带着我去亚运村汽车市场,根据我的实际经济情况认真向我推荐他感觉合适的车。有阵子,我倒车揉库的技术总是不好,一想到停车就头疼,叶师父又借他的车给我亲自对我进行指导,令我一举解决了这一难题。后来我停车入位通常是不减速的,嗖一下停好不动。叶大鹰从我车上一下来,通常会来这么一句:“我知道你技术好,但是你能慢点吗?”
“不久前,他拍的《陈赓大将》获得了收视率第一。媒体朋友想采访叶大鹰,一般都被叶大鹰拒绝了,忙,顾不上,因为在筹拍电视剧《西安事变》,心思全在新剧中了。这个人就是这样,哪哪都好,要说缺点,那就是对自己的成绩从来不上心,总是特别踏实地做着眼前该做的事,特别没有超远大的梦想和追求。”
叶大鹰-作品集演员作品:
《我和爸爸 》 (2003)
《山道弯弯 》 (1982)
电影作品:
《大喘气》 (1988)
《乾隆王朝 》 (2003)
《红樱桃 》 (1995)
《红色恋人》(1997)
《陈赓大将》 (2005)
《天安门》(2008)
电视剧作品:
《陈赓大将》 (2005)
《西安事变》 (2007)
编剧作品:
《大喘气》 (1988)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红樱桃》 (1995)
《陈赓大将》 (2005)
代表作:
《我和爸爸》 (2003)
《西安事变》 (2007)
叶大鹰-新作《天安门》《天安门》讲述的是1949年,一小组舞美队战士突然接到命令要在开国大典举行前将天安门整修一新,而时间只剩下28天,他们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由中影集团投拍、叶大鹰执导的电影《天安门》正在横店热拍。这部电影将重现1949年开国大典前天安门翻新的历史场景和不为人知的故事。9月21日,叶大鹰在片场讲述了他对这部电影的想法,他要利用现在国内最好的设备和时机好好大干一场,但却不是简单的应景,也不为得政府奖。
巨资做旧天安门
这部电影投资额达几千万,其中花费最大的部分就是将天安门做旧、恢复新貌以及后期数码制作的费用。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本来是建成没几年的新景区,为了拍这部戏,剧组经过协商已经把天安门周围的建筑群全部做旧,朱红色的墙壁上是层层叠叠的黑色水渍,各种污迹。因为叶大鹰曾经看过解放前夕天安门的照片,确实是非常破败,蒿草丛生,满目疮痍。剧组必须做出这种效果才可以展现历史原貌。
但拍摄完毕之后,剧组还必须花费大批经费将“破坏”掉的天安门做成拍戏前的样子,因为横店影视城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吸引旅游,游客们可不想看到一个这样破旧不堪的“天安门”。
酝酿故事已十年
其实叶大鹰想拍摄《天安门》的想法10年前就有了。当时为了迎接建国五十周年,电影局领导希望他能将这一题材付诸现实。但当时叶大鹰正在拍摄《红色恋人》,档期不行,另一方面,要拍摄《天安门》这样的电影,无法在真的天安门取景,当时又没有横店影视城这样的几乎可以乱真的景区,数码技术也不够发达,很多条件决定当时拍摄的话完全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叶大鹰表示,现在电影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条件的具备给了他拍摄这部电影的可能性。他觉得中国人几乎都有不同的天安门情结,甚至布什、陈水扁也都在天安门前留过影,这个题材是有广泛的接受度的。而对于天安门的历史,他相信也有很多人感兴趣,60岁以上的人为了怀旧,30岁以下的人是因为好奇。
拍片不为政府奖
虽然投资方中影集团拍摄这部《天安门》是为了向共和国60岁生日献礼,但叶大鹰本人只想把它拍成一个好看的故事,他不为拿政府奖,却说想当作贺岁片来拍。
“很多人拿我拍这部电影和之前中影的《张思德》、 《云水谣》相提并论,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根本就不是冲着得政府奖拍的。就为了好看。但为什么选在这个时机拍呢?因为从献礼片的角度去和人家谈才能拉到大投资啊!我其实是当作贺岁片来拍的。国家过生日,挺好的,我正好借这个机会实现我拍摄这样一部电影的梦想嘛!”
这部电影会带给观众的感觉是这样几个词可以形容的:震撼,惊喜,感动。他不无幽默地说,我们这部电影也会有开国大典,但绝对不是你们之前看过的影视剧里的开国大典,而且,我们的毛泽东也不是唐国强来演!这是一个很大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