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雷音寺位于敦煌市至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公路的左侧,距市区约4公里。传说古时在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后被风沙所埋。1989年,由国内外佛教团体和敦煌市佛教协会捐赠,重建了雷音寺。1991年6月落成开光,并对游人开放。
雷音寺占地43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寺门横额"雷音寺"三字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门西开,全寺由1个正殿,2个陪殿和僧房、施主客房组成,共有殿阁房舍百余间,供奉佛、菩萨、罗汉、弟子塑像37身。其中,正殿为大雄宝殿,殿内有一尊白玉佛像,系缅甸华侨捐赠,佛像两侧各塑菩萨一身,并有彩塑十八罗汉,形象逼真。
潮州雷音寺位于广东潮州饶平县城黄冈之北2公里栖云山的雷音禅寺,因大雄宝殿以天然石壁为后墙故俗称“石壁庵”。创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1984年起修葺、扩建,现瑰丽多姿,林岩映美,1988年10月21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石壁及洞,寺似浮雕画屏挂于山腰之壮观,和清代童真和尚获宰相蔡新赠联动人故事,成为粤闽交界的礼佛旅游胜地。
明万历间,任过桂阳知州的余熙捐建此寺。清嘉庆五年(1860)重修。1923年再修。1952年,住持释纯益(1906—1976)重建。雷音寺“文革”时荒废。
1979年释定意(1915—1989,有传)入寺住持,修建大雄宝殿、厢房、斋堂、客堂、僧房及普同塔等,于1985年告竣。1987年再建慈悲亭、观音亭、飞虹桥,古刹添彩。
1989年,定意之高足弘澈法师(生平详见《开元寺》)住持该寺,面貌更是焕然一新。在1991年兴工扩建。向东西拓建两幢双层僧楼。铲削寺前山坡而筑起三层楼阁,第一层为基础;第二层外为走廊,内建大厅,可容百人习禅听经;第三层建天王殿,它与大雄宝殿相对,中间隔一宽广大院,可容数百人聚集。
寺坐北向南,筑东、西两外门。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底墙石壁并有洞)、藏经楼、般若堂、功德堂、祖师堂、讲经堂、斋堂、客堂、僧楼、客舍等,并筑有四亭。
峨眉山雷音寺

位于四川省峨眉山玉女峰下解脱坡,距伏虎寺约二公里。明嘉靖年阎(1552-1566年)白无暇太师所建,名为“观音堂”万历初年改马“雷音寺”。漓朝初期又更名为“解脱奄”。相传入山至此可解脱麈世烦恼,出山到此可解脱险阻,故名为“解脱庵。”光绪十年(1884年)改建,并改寺名为“雷音寺”。
雷音寺现存一个院落,内角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门匾“雷音寺”及楹联为乐山李道照手书。
雷音寺位踞高岗,面临危崖,树木繁盛,环境幽雅。该寺所在山下有一座解脱桥,横跨於瑜珈河之上。
《西游记》中的大、小雷音寺《西游记》中的大雷音寺在西天极乐的灵山上,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牺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