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浙江省湖州市龙王山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源头浙江湖州市安吉县龙王山主峰1587.4米,为浙北第一高峰。
龙王山位于安吉县南端,西天目山北侧,浙皖两省,安吉、临安、宁县三县的交界处,主峰海拔为1587.4米,属天目山脉的主要山峰之一,比西天目山主峰高80米,整个保护区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龙王山地势险峻,多悬崖峭壁、山涧瀑流、河谷幽深,但整个保护区生态良好,物种丰富,气候适度,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为90%以上,是浙北地区保护较好的植被基因之一,有“绿色宝库”、“浙北绿色珍珠”等美称。在龙潭石崖上刻有汪道涵先生的石刻“黄浦江源”。源头一片上万亩的天目杜鹃林,美不胜收。在海拔1350米的山脊上有一块罕见的高山沼泽地,堪称地质地理上的一个奇迹。
龙王山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138科、406属、668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9科、28属、39种;裸子植物有6科、13属、16种;双子叶植物有101科、315属、542种;单子植物有12科、50属、71种。龙王山还拥有多种稀有珍贵树种,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银缕梅;属国家二、三级保护的银杏、金钱松、鹅掌揪、杜仲、天目兰花、银鹊树等十三种。动物在至今发现200多种,两栖类、爬行类、蛙类等种类均有出没,有东方蝾螈,还有龙王山特有的“安吉小鲵”(俗称小蛙蛙鱼)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云豹、金钱豹、黑蝶、立灰蝶等,现已采集的蝶类标本近千号,共116种。
龙王山年平均温度为19.9度,平均湿度为78。84%。因此,是得天独厚的清凉世界,避暑胜地。
安吉龙王山开放时间:
淡季6:30-17:30;旺季6:30-18:30

安吉龙王山交通指南:
安吉龙王山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章村镇
安吉龙王山自驾车路线:
(1)上海到安吉龙王山:104国道至湖州,11省至安吉,走04省道到安吉县境内、在青山加油站的叉路往左拐、向前15分钟左右至孝丰、过收费站一直往前40多分钟到达龙王山景区
(2)杭州到安吉龙王山:走04省道到安吉县境内、在青山加油站的叉路往左拐、向前15分钟左右至孝丰、过收费站一直往前40多分钟到达龙王山景区.
(3)南京到安吉龙王山:宁杭高速至“湖州南”出口下,11省道至安吉绕城,走04省道到安吉县境内、在青山加油站的叉路往左拐、向前15分钟左右至孝丰、过收费站一直往前40多分钟到达龙王山景区.
安吉龙王山乘车路线:
海汽车北站至安吉每天二班,路程5小时;杭州汽车北站至安吉每20分钟一班,路程1小时左右,快客只有50分钟。乘中巴到孝丰镇,再乘中巴到章村,合租面的到龙王山。(20分钟车程,20元左右)
市内交通:从湖州汽车站乘车到安吉县,转乘中巴到孝丰,再转车到章村,再转车到龙王山,全程约需3个多小时,车资约13元。在杭州汽车北站坐快客到孝丰也可,约20元。自助游路线推荐:安吉竹博园——龙王山——安吉中国大竹海——安吉藏龙百瀑
2、广东省化州市龙王山又名六皇山,在广东化州市城北40公里,山上有33峰。其第一峰称高峰,极险峻,高200余丈,直插云霄,东南唯一径可登,昔村民避兵于此,故又名“来安山”。山顶有天池,水清见底,相传罗辨骑白牛化龙于此。高峰南侧十里处的响泉峰为第二峰,有股泉水源出烟霞洞,经九吊水,从峰前下泻,飞流万丈,下注龙潭,其声如瓮,数里可闻。响泉峰东侧为第三峰——刘仙岭,传说让三妹曾于此逗留,因名。响泉峰西侧为第四峰——鸦飞顶,因岗顶一巨石状若飞鸦,故名。响泉峰之前为第五峰——龙潭峰,潭水下泻成一幅巨大瀑布。与刘仙岭对峙的玉盘峰为第六峰,相传刘三妹炼丹于此,今峰顶还存有丹臼石,龙王山上的烟霞洞,更为州地一大胜景。州志上说,烟霞洞在龙王山之东,多巨石,下临深洞,入洞门有试剑石,裂为三,前有石板浮水面,并有犀牛迹,入数百步至岩下,有将军石大小各一。邑人陈珪(明进士,官至左布政)《六王山》诗“卜居拟人烟霞洞”指此。
3、陕西省安康市龙王山龙王山位于安康市汉滨区城东北15公里关庙镇境内,汉水之滨,海拔867米,山峰突起,如立锥状。山顶开阔,古木交融,上有一寺一殿。

“龙兴寺”建于明天启年,建筑群颇具规模,香火极盛。相距百米的“祖师殿”,建于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签卦最灵,每年三月三庙会数日内,香客逾万。
《兴安州志.山川志》载:“东北三十里曰龙王之山,其上有龙湫,大旱不涸,士人寨而居之,以之御乱。”又《古迹志》载:“......其相近有老树,相传昔山有豫章树,因以树名。北望终南,南望吉阳,诸山簇簇如画”。
龙王山山顶开阔,古木交荫,上有一寺一殿,寺为“龙兴寺”,与殿相距百米,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殿为“祖师殿”,明天启年间创建,寺内有碑尚存。
民间谚语称:“看了龙王山上云,便知风雨晴。”旧社会,人们认为龙能兴云致雨,常在大旱时期沐浴斋戒,集队徒步,上山祈雨。停立山巅,放眼四顾,江城如画,悉在眼帘,堪称金州胜地。当地老人介绍,清康熙年间,白莲教首领齐王氏(齐林之妻)曾占据此山,传道练兵,抵御清军,清军前去围剿,毁庙钉人,佳境备受摧残。清咸丰年间重修。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经多次修缮,现在修通了进山公路,完善了基础设施,已对外开放,成为安康市旅游主要景点和佛教胜地。
现有安(康)旬(阳)公路相通,亦与安康火车站东站相邻。
4、山西省方山县龙王山龙王山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南距离石市32公里,东北离太原216公里。古称龙王山,明代修复玄武庙后根据“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意,改称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因位于我国北部,后更名为北武当山。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山中古松苍翠、奇花争艳,绝壁千仞,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1994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
北武当山原是“五里黄土五里沙,五里石阶往上爬”。现公路已开通,乘车可达万神庙,上山石阶有1455级。北武当山有呈垂直分布的植被,其色彩和花期随季节变化,故有“春粉、夏艳、秋红、冬白”的美誉。 北武当山尤为可观的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奇松和栩栩如生的怪石。满山遍野苍翠葱茏的古松,永的高大参天,有的低矮匍地;有的探身危崖,有的置身峭壁;有的同根而生,有的枝杈相偎;有的壮如武夫,有的娇小玲珑……那些天然怪石更令人惊叹不已,如古猿望日、石猪受难、九龙出洞、石象守山、石羊朝圣、石龟下蛋等,最令人称奇的是“龟蛇斗智”奇观,在水火峰顶,“蛇石”虎视眈眈,“龟石”尾临悬崖,万斤重石,峭立崖畔,用力一推或经风一吹,蛇爬龟动,所以又称“风动石”,为我国罕见的景观之一。
北武当山奇特之处,还在于从卫星遥感地图上可看到北武当山就像一只巨龟,沟壑纵横的山脉是龟有壳背,围绕着这只大龟的是沿山的一条沟,沟中潺潺流水和沿沟而行的公路,形如一条巨蟒,把整个山围了起来,人称“蛇缠龟”。
“仙音阶”是北武当山的一奇。游人踏上石阶,就会发出“嘟儿、嘟儿”的古乐之声,其奥秘至今尚未揭开。玄天大殿前的“石香炉”,实为天下第一奇观,“山有多高炉有多高,山有多重炉有多重”。像这样巨大而又与山体连在一起的石香炉,为世界之最。
北武当山还有南天门、千级天梯、水火峰、渡仙桥、千仞壁、乔松恨、舍身崖、玄天大殿、太和宫、威镇北天牌坊等景点及众多神仙庙宇,成为游人登山、朝拜、赏奇、踏青的绝好场所。
5、江西省赣县龙王山龙王山:又称龙王寨,屹立于赣县、于都、兴国三县交界处,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海拔749米。与兴国莲花山、于都佛掌岽等山脉相连,气势磅礴。相传,宋景炎二年七月,抗元名将文天祥兴国抗元曾设寨于此。今属江西省赣县三溪乡安龙村与土龙村管辖。
龙王寨,因日月星辰之精华所钟,万千丘峦从四面八方驰骤于此,隆起擎天雄峰,霸王之气直冲霄汉。
凌峰环眺:群山如涛,起伏奔腾;纵横穿帐,重重相拥;脉延万里,绵绵无穷。
望九天之湛湛,瞰大地之苍茫,山河之壮美,令人豪气天纵。
入夜,紫气环绕,赣州、赣县、兴国、于都四座现代化城市的辉煌,簇拥着巍巍龙王之山。
晨朝看日,喷薄而出,冉冉升起,光芒万丈。
天堂人间,娇艳滴翠,云纱雾缦,人情飞渡,无边快意尽在其中。
山间最为知名的地名是火岌湾。火岌湾又名火笈湾,形容龙王寨山高位南,形似火炬,故名;又云形似民间炊用之竹火笈,故而得名。
火岌湾位于赣县三溪乡正南方,经石门口、里龙、国藤岽、芦雅、蓑衣迳、下火岌湾而上,海拔619米,东经凹丘、垛子上、塘坑子、蓝塘窝、大凹丘,松树凹、下凹丘、安龙与兴国县相邻,间距约1公里;南枕三溪乡境内最高峰龙王寨与于都县境为邻;南偏西与土龙村的小安龙、枫树坑、岭子脑、圾背接壤;西经水井窝、竹山窝、哨棚岽与乌石脑、下屋子、石窝子、社官窝、上下土龙坑相连;西北经旗面岭、雷打石、腰子窝、横岗排、天马岭、腰槽背、树背坑、圆鼓岭下山与高山东坑、亘古石、雪竹面、芦雅相连。水流东北至里龙村的簑衣迳转向北,出三溪,过新田、下浓,由浓口溪西折入潋江,经平江、贡江汇章江,由赣江北上流入鄱阳湖,再出长江入东海,成万顷碧波的太平洋。
火岌湾距三溪圩8公里。屋场前横天马,左旗右鼓,地貌清秀,地势陡峭,山脉雄奇,植被丰厚。后山雄壮威猛,门前翠竹挺拔,水口古木参天。
火岌湾常有黄麂、豪猪、华南虎(1965年曾在土龙坑猎杀一只,伤孙氏太阳、有发兄弟二人)、黄鼠狼、果子狸、黄鼬、野牦牛、猕猴、短尾猴、狐狸、大灵猫、金猫、豹猫、野兔、水獭、穿山甲、莽蛇、黄边青竹蛇、红边青竹蛇、白边青竹蛇、黑边青竹蛇、响尾蛇、三角扁头蛇、大鲵、黄腹角雉、蝾螈、平胸龟、棘胸蛙、白鹇、白凰、山鹰、猫头鹰、喜鹊、山斑鸠、翠鸟、家燕等动物出没。还有五倍子、紫胶虫、白蜡虫等有经济价值的虫类。有玉叶松、罗汉松、油杉、红豆杉、伞花木、楠木、钟萼木、观光木、木梓树、猴子树、禾镰树、槐花树、柏果树、桐子树、乌桕树、乌饭、乌栏扒、茶叶树、香果树、凿树、灵榛(枳椇,万字果)、流涕枣、桑椹、香樟、香楠、五角枫、笑囊、杨梅、野山楂、杜仲、杜鹃、樟梨、水丝梨、金桃娘、木芙蓉、山漆、山栀、山药、山核桃、山百部、山扁豆、山胡椒、山李、山桃、桃树寄生、杉树寄生、荷树寄生、枫树寄生、桐子寄生、松树寄生、棕树寄生、枇杷寄生、金银花、向阳花、喇叭花、富贵木槿花、野菊花、野桑、野酸枣、野草莓、野荔枝、野山栗、野山柿、野伏苓、野啬微、野狗杞、野月季、野薄荷、野芹菜、野荷芋、野薄荷、野黄莲、野苜蓿、野茄子、野弥猴桃、野柿木耳、木梓木耳、枫树木耳、樟树木耳、灵榛木耳、桐子木耳、一枝香、一枝黄花、三赖、三爪皮、四叶莲、五瓜皮、五味子、七瓜皮、七叶一枝花、百合花、千里光、白芍、白芷、白及、白檀、白面风、防风、灵芝、芦箕、美人蕉、蓖麻、荠菜、荞麦、醋茼、仙茅、冷饭团、破石猴、金樱子、何首乌、马齿苋、铁凉散、板蓝根、柴胡、荆介、香附子、卷柏、福建柏、半夏、魔芋、墨冬、天门冬、紫苏、剑麻、麦冬、牛漆、蒲公英、虎杖、半边莲、半枝莲、黄蒿、石菖蒲、丁香、木香、玉兰、吊兰、黄兰、泽兰、扁竹、紫竹、斑竹、毛竹、大节竹、大青、大叶冬青、大黄、大活血、大山茶、大罗伞、海金沙、沉香、侧柏、全瓜蒌、草珊瑚、牵牛子、怀山、夏无踪、茵陈、苍术、金铃子、冬葵子、女贞子、钻地龙、过山龙、地榆、满天星、小茴香、小叶桉、王不留行、苦菜、黄荆、木通、木蝴蝶、黄枝子、鹅不食、紫荆、青蒿、牛舌枫、浮萍、钩藤、鸡血藤、鸡蛋藤、野葛藤、野刀藤、及壁藤、忍冬藤、茅莓、艾草、鱼星草、牛舌草、马鞭草、凤尾草、鸭舌草、鸭尾草、鸭跖草、猫须草、狗尾巴草、鹿衔草、蛇泡草、龙胆草、仙人草、茜草、灯心草、车前草、黄花草、白花蛇舌草、鸭掌草、积雪草、鸡爪草、野甘草、鹿衔草、天炮草、瓜子草、知母草、益母草、墨汁草、旱莲草、含羞草、迷魂草、地茄草、败酱草、紫叶草、金钱草、竹节草、木贼草、白毛夏枯草、铁线草、蒲菜草、仙鹤草、凉粉草、牛尾草等数不清的珍树贵木、奇花异卉。
清康熙年间,古梅州石窟都丘氏十四世孙丘任祥公三子丘恒信公、次子丘恒兴先后不辞艰辛,从山深地僻的兴国县社富乡留龙村直坑迁居到此建村,先人最多时,有八十余丁住居于此。因此地亦山高地窄,田土稀少,不足恩养众多人民,故后裔多迁播至四面八方。今仅有丘任祥公长子——兴国留龙直坑开基祖——丘恒仁公的血脉后裔邱顺林,字茂芳公,因半出为丘恒信公后裔邱德荣公继嗣,后有子孙曾续居于此。 邱冠瑛说
6、江苏省南京市龙王山龙王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系老山余脉,因其山似卧龙而得名,占地近2000亩,主峰海拔114米。山上建有龙王山公园,公园前身为龙王山林场,早年为国民政府林垦部科学实验所的实验林场,成立于1929年,当时就建有林场苗圃地、防火隔离带、防火了望塔,并配有森林警察,至解放初期绿化全部完成。
龙王山南邻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东近南钢、南化、华能、扬子石化等大型企业所在地南京化工园;北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距江北大道一公里多,和南京主城区一江之隔,606路公交车直达公园。
龙王山公园始建于1997年,现有神龙穴、高尔夫练习场、林下烧烤区、青少年体能训练基地、仿福建客家园楼、龙王庙、龙王阁、度假木屋、古文化石刻长廊等景点。园内栽植各种花卉两万株,草坪五千平方米。南京高校学子林也建于此。
关于龙王山,有许多古老的传说,如龙洞、龙口、龙眼,九龙凹、石鼓山、黄牛树、金亭、雷劈石等。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传说中的景点如今已经无法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