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码(Information Coding)
什么是信息编码信息编码是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在进行信息处理时赋予信息元素以代码的过程。即用不同的代码与各种信息中的基本单位组成部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信息编码必须标准、系统化,设计合理的编码系统是关系信息管理系统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编码在通信理论中的含义在通信理论中,编码是对原始信息符号按一定的数学规则所进行的变换。使编码的目的是要使信息能够在保证一定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迅速地传输至信宿。在通信中一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不失真或允许一定程度失真的条件下,如何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传递信息,这是信源编码问题;其次是在信道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如何增加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又使信息传输率最大,这是信道编码问题。信源编码定理(申农第一定理)给出了解决前一个问题的可能性,并同时给出了一种编码方法;有噪信道编码定理(申农第二定理)指出存在着这样的编码,它可使传输的错误概率接近于信道的容量,从而给出了解决后一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在通信中使用编码手段可以使失真和信道干扰的影响达到最小,同时能以接近信道容量的信息传输率来传送信息。
信息编码的目的信息编码的目的在于为计算机中的数据与实际处理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是在逻辑上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又要适合于处理的需要;
结构易于理解和掌握;
要有广泛的适用性,易于扩充。
常用的代码类型一般应有的代码有两类,一类是有意义的代码,即赋予代码一定的实际意义,便于分类处理;一类是无意义的代码,仅仅是赋予信息元素唯一的代号,便于对信息的操作。常用的代码类型有:
(1)顺序码,即接信息元素的顺序依次编码;
(2)区间码,即用一代码区间代表某一信息组;
(3)记忆码,即能帮助联想记忆的代码。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而编码的方案也非常多。例如:我国制定的包括一、二级汉字和常用符号的图形字符代码(GB 5007-85),日文、韩文等其他文字与符号的“大5码”(BIG 5),英文字符的“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