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潇江 (1909~1945.8.15)原名石湘璞,现临淄区辛店街道石家毛托村人。是山东早期的共产党员,山东人民抗日武装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的主要组创者、领导者,是临淄著名革命烈士之一。
潇江自幼聪明好学,以“才子”名于乡里。1925年,青州高等小学没毕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亦称曲阜师范)。入学后,他广泛涉猎,阅读《响导》、《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国民党当局竟以“阅读赤色书籍”为罪名拘捕了他。在狱中,他面对刑讯,始终以“读书何罪”辩理,后经共产党组织多方营救,方得获释。出狱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师范毕业后,先后任教南仇小学、博兴书院小学。1934年至辛店通惠小学,先任教师,后任校长。1936年秋,日军犯我绥远,爱国将领傅作义奋起抗击,百灵庙大捷,举国振奋,纷起募献声援。潇江带领学生走上街头,他把募捐重点指向在辛店收购黄菸的英、美、日等外国商人。学生在外商公司门口,讲演、贴标语、散传单,呼口号,声讨日军侵华罪行,久久不去,围听群众越来越多。外商害怕影响生意,都如数捐献。回校路上,学生们顺口成章地说:“潇江老师办法好,逼着洋人把钱交,洋人出钱打洋人,这个办法实在好。”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存亡关头。潇江奋笔大书“今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山河”。便联络当地有志人士石一宸、石化凤等多人,组织抗日武装。队伍拉起后,加入寥容标、姚仲明领导的黑铁山起义部队,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十二中队。中队建立不久,便计袭辛店车站,直捣日伪傀儡组织辛店维持会。后又在张(店)博(山)线上和湖田车站,连续伏击敌人的军用列车,给敌、伪以极大杀伤。随着部队的迅速发展壮大,1938年7月,十二中队扩编为八路军三支队八团二营,石潇江江任营长。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二营又奉命编入八路军第四支队。从此,石潇江转战在新泰、莱芜、沂水、蒙阴等地,为建立鲁中抗日根据地做出了积极贡献。1943年春,石潇江由蒙山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职务调回渤海军区,任清东军分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4年春,石潇江奉命率分区独立团四个连和昌邑独立营,拔除驻在昌邑县马渠村的顽军李树桂部,守敌一个团,千余人。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围墙炸开了几个缺口。各营连正准备组织强攻时,潇江突然下令停止进攻,干部战士均茫然不解。原来潇江断定了敌人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很可能向西南方向逃跑,如果强攻,势必付出很大伤亡代价,不如放蛇出洞,伏兵歼灭。果然,敌人逃窜到村西南三里路的油坊村,进入伏击圈,只几十分钟的激战,就结束战斗,毙敌百余,生俘八百多。干部、战士都高兴地说:“石副司令员神机妙算,这次战斗是以极小代价,换来了极大胜利!”
潇江事事严于律己,身体力行。1944年,他17岁的儿子石广忠来了部队。他让他从战士做起。当时有的同志说广忠年龄小,应安排在后方工作。潇江说:“我们的战士有不少是17岁的,我的孩子不能特殊。”坚持要他儿子下了连队。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渤海军区主力部队奉命挺进东北。刘其人、王兆湘、石潇江等率新编师准备横渡渤海。当时天气不好,潇江又带病。有人劝他留几日待天气好转后再下船。他严肃地说:“挺进东北是中央的战略部署。我们要和国民党军队争夺时间,我不能以个人安危贻误战机!”他带领警卫班10多人,率先启航。船至秦皇岛附近,飓风骤起,触礁殉难。年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