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真大寺
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通道南街东侧。它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故此得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回教)礼拜寺院,即回族人民举行宗教仪式的民族寺宇。
清真大寺,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据《清真寺南北讲堂碑记》记载:“自大清定鼎以来,建立多年。”初建时较为简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重修。1923年回族群众又募捐再度重修后,便成为现在的规模。全寺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米,增高66厘米。寺的总面积扩大了数十平方米。
清真大寺坐东向西,中间为朱红色正门。门上楣有“清真寺”匾额及“国泰”、“民安”四个字。寺门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现已拆除。大殿的外墙后壁正对正门。正门南北两侧各有旁门,两边是蓝色的墙面。大门内正面是庄严肃穆的圣殿,除圣殿外还有讲堂、穆斯林浴室、望月楼、教长办公室、乡老会议室、海里翻学经堂等建筑。入寺门后,大殿南北两侧有甬道通往寺院内。大殿南侧有碑亭一座,存碑六面,其中以“清重刻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号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有较大研究价值。
大殿是寺院内主体建筑,造型别致,殿门朝东,是三开拱形门。上楣刻有精细的阿拉伯文,意译为“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大殿前有“月台”,登上月台可进入大殿。殿内壁上图有经文。殿顶由十二根红漆大柱立撑,支柱上刻着《古兰经》,寺内也藏有《古兰经》三十卷,是研究伊斯兰教的重要文献。大殿内可容五百多人聚礼。大殿房顶上有五座六角顶楼。殿前寺院两侧建有南北讲堂。大殿正东有过厅,厅内壁上绘有麦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图”。经过厅可通往后院。院内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净身后方可入殿礼拜。
最引人注日的一幢伟丽建筑物便是这座大寺东南侧的望月楼。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楼远眺,可以把城郊山川物景一一收入眼底。它孤标耸峭,正以亭亭特立见奇。它建于1933年,楼高33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攒尖顶.每逢“斋月”穆民在楼上望月。望见初月后封斋或开斋,故名望月楼。楼分两层,形如竹节,成六棱体,楼的西面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书有“望月楼”三个人字。第一层是外露望台;第二层顶部建有一座六角凉亭,凉亭绮丽雅致。楼顶端的铁柱上装有月牙灯。楼内有七十八级螺旋木梯道盘旋环绕而上。进入凉亭,凭栏远眺,整个青城尽收眼底。它与城内的蒙汉藏各式建筑,荟萃在一起,衬托出呼和浩特这座多民族城市的庄严、绮丽,更有力说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来,蒙、汉、藏、回、满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和精心结构出来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征着国内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团结。
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比较优美完整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构图和独特风格,值得继承和借鉴。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骨逭娲笏旅婷惨恍拢皇У蹦攴缑病?
闻名遐迩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十多万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其建筑风格也是典型的中国殿堂式建筑,它位于西宁市繁华的东关大街南侧的闹市区,每天来往人群川流不息,行人莫不为这座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恢宏的气势和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清真大寺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占地总面积为13602平方米,建筑物雄伟壮观,具有中国古老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特色。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坐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前三门现处在清真大寺临街楼房之前)。
进了“前三门”,约三十多米处,在数十阶花岗石的台墩上耸立着五个平顶拱形门,称为“中五门”,高近十米,宽为二十一米。九八年清真大寺改建时,于“中五门”前修了带有新正门的三层主楼一幢,与原中五门、大殿处同一中轴线,正门主楼下设五圆拱门,楼顶两侧各建一高达45米的圆拱顶式宣礼塔,楼底设地下停车场;主楼临街一侧为六层商贸综合大楼,南侧建五层楼,作为寺管委会办公室、会客室、宿舍、教室、餐厅等。
“中五门”南北两侧矗立着两座宣礼塔,行人顺石台阶拾级而上,只见重门和宣礼塔碑壁上规则而又清晰地分布着嵌铁字图案(象征吉祥福寿长久),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再步入重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方整齐清净的大青砖场地,每到此地,人们都觉得置身于清净的殿堂了。南北是两座老式木楼,北楼为接待室、藏经室、会议室等,南楼为阿訇进修班教室、学员宿舍、教研室等。南楼背面为男女沐浴室和殡葬室。两楼中间是面积为4490平方米的大院。大院西面,是坐落在石基之上的礼拜大殿。俗称“凤凰单展翅”的大殿面积为1136平方米,以及殿顶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明脊暗卷”式古老宫殿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古老苍劲的印象。其外形砖木结构,外壁全用大青砖砌成,坚实牢固,饱经风霜,完好无损。前廊两侧各种图案精雕细刻,殿脊中心竖有三个金黄色经筒,灿烂夺目。殿门两侧是砖制九扇屏,上面是精巧的花草砖雕图,其工艺至今看来仍然是融古朴庄重、典雅清秀于一炉的艺术珍品。殿堂门口及殿堂里面的地面皆铺以木板,更增添了几分庄重和朴素。
寺院的整体布局以前门、重门、大殿特殊的双重门次第而进,所以显出三门端正、持重,五门挺秀,宣礼塔拔地高耸,两厢楼挺秀屹立。大殿更以凝重、庄严、端庄、古朴为特点,为寺院增添一种肃穆的气氛。立于大殿殿脊中央的三个镏金经筒和宣礼塔六角顶上安装的两个镏金经筒,遥遥相对,相映成辉,在整体建筑群的碧绿色琉璃瓦的映衬下,越发显出独有的气韵,有如天造地设一般。中午,在和煦阳光的照射下,更能显出迷人的景色,使人留连忘返。
大殿门廊上原有很多匾额和对联,都曾是伊斯兰文化的真实记载,只可惜在十年动乱时毁于一旦。历史上,东关清真大寺历来是经堂教育的场所。不仅在西宁,而且西北乃至豫、皖、湘、鄂、川、滇、粤、沪等地都受了它的影响。早在1938年《边声》创刊号署名“浩”题为“西宁”的文章就说:“此不谓东关回族同胞之信仰寄托地,亦为西宁回族最高之学府,四川、陕西各地回族同胞来此求学者不乏其人。”马万福自1916年来到西宁后,即以“尊经革俗”、“凭经立教”为宗旨,尽生平学识,致力于讲学,使得伊斯兰教影响逐步扩大,宗教上层人士如古铭瑞等许多哈智也纷纷改宗伊赫瓦尼,于是,伊赫瓦尼教派迅速发展。以后此派在全国许多省区都有广泛的传播,在该派所开展的经堂教育中,除传授阿拉伯文以外,还授以汉语文,这对于提高回族的文化素养以及增进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加强民族团结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马万福个人的不懈努力及马麒、马步芳的支持下,伊赫瓦尼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建立了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在全省及邻近地区的海乙寺。
门票:5元
2.清真大寺,
位于古城陕西省西安市,由于它与大学习巷的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而且规模较大,故又被称为东大寺或清真大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前后分四个院落,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前院紧临照壁的木牌楼,高约9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雕梁画栋,极为壮观。南北两边为仿古建筑的接待室。第二院是悬挂“清真寺”匾额的五间楼。第三院是敕赐殿,院中央是三层结构精巧的八角形省心楼。南北两厢是经堂、官殿,里面珍藏有阿拉伯文和汉文翻译的《古兰经》及珍贵字画等。第四院中心是一真亭,又名凤凰亭,南北各有面宽七间的厅房。南厅后有石碑廊,陈列着创建和重修清真寺的碑刻。一真亭后有海棠形鱼池喷泉,亭南北各有一座碑亭。进石门,走上广阔的大月台,大殿就在正端。殿内天棚藻井,有画600余幅,彩画图案不一,墙壁刻蔓草花纹,套刻古兰经,构图着色,均表现中国伊斯兰教寺院建筑和宗教彩画的特色。
它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后经历代整修,现有建筑多为明清风格, 布局严谨,雕梁画栋,肃穆幽雅。它与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西 安市著名的旅游热点之一。
寺院坐西朝东,南北宽50米,东西长250米,分四进院,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礼拜大殿面阔7间,深9间,面积1300平方米,可容一千人同时礼拜。是一座具有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院。西安市现有伊斯兰教礼拜寺14座,化觉巷清真大寺是其中规模最大最有名的一座。寺内四进院落划分得宜,每院各有特色,建筑主次布局合理, 富有园林之趣,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匠心独运的创造精神。著名英籍作家萍素音称这座寺院是“一座古老的了不起的寺院”。现在这座寺院不仅是西安市伊斯兰教徒的礼拜之处,而且也是接待伊斯兰教徒及阿拉伯国家领导人 参观游览的主要寺院。
寺内保存着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手书的石碑,以及回历的阿拉伯文月碑等珍贵文物。这些碑刻反映了寺院的历史沿革,也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历史发展的宝贵史料。
3、闻名遐迩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十多万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其建筑风格也是典型的中国殿堂式建筑,它位于西宁市繁华的东关大街南侧的闹市区,每天来往人群川流不息,行人莫不为这座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恢宏的气势和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清真大寺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占地总面积为13602平方米,建筑物雄伟壮观,具有中国古老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特色。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座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前三门现处在清真大寺临街楼房之前)。
进了“前三门”,约三十多米处,在数十阶花岗石的台墩上耸立着五个平顶拱形门,称为“中五门”,高近十米,宽为二十一米。九八年清真大寺改建时,于“中五门”前修了带有新正门的三层主楼一幢,与原中五门、大殿处同一中轴线,正门主楼下设五圆拱门,楼顶两侧各建一高达45米的圆拱顶式宣礼塔,楼底设地下停车场;主楼临街一侧为六层商贸综合大楼,南侧建五层楼,作为寺管委会办公室、会客室、宿舍、教室、餐厅等。
“中五门”南北两侧矗立着两座宣礼塔,行人顺石台阶拾级而上,只见重门和宣礼塔碑壁上规则而又清晰地分布着嵌铁字图案(象征吉祥福寿长久),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再步入重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方整齐清净的大青砖场地,每到此地,人们都觉得置身于清净的殿堂了。南北是两座老式木楼,北楼为接待室、藏经室、会议室等,南楼为阿訇进修班教室、学员宿舍、教研室等。南楼背面为男女沐浴室和殡葬室。两楼中间是面积为4490平方米的大院。大院西面,是坐落在石基之上的礼拜大殿。俗称“凤凰单展翅”的大殿面积为1136平方米,以及殿顶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明脊暗卷”式古老宫殿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古老苍劲的印象。其外形砖木结构,外壁全用大青砖砌成,坚实牢固,饱经风霜,完好无损。前廊两侧各种图案精雕细刻,殿脊中心竖有三个金黄色经筒,灿烂夺目。殿门两侧是砖制九扇屏,上面是精巧的花草砖雕图,其工艺至今看来仍然是融古朴庄重、典雅清秀于一炉的艺术珍品。殿堂门口及殿堂里面的地面皆铺以木板,更增添了几分庄重和朴素。
寺院的整体布局以前门、重门、大殿特殊的双重门次第而进,所以显出三门端正、持重,五门挺秀,宣礼塔拔地高耸,两厢楼挺秀屹立。大殿更以凝重、庄严、端庄、古朴为特点,为寺院增添一种肃穆的气氛。立于大殿殿脊中央的三个镏金经筒和宣礼塔六角顶上安装的两个镏金经筒,遥遥相对,相映成辉,在整体建筑群的碧绿色琉璃瓦的映衬下,越发显出独有的气韵,有如天造地设一般。中午,在和煦阳光的照射下,更能显出迷人的景色,使人留连忘返。
大殿门廊上原有很多匾额和对联,都曾是伊斯兰文化的真实记载,只可惜在十年动乱时毁于一旦。历史上,东关清真大寺历来是经堂教育的场所。不仅在西宁,而且西北乃至豫、皖、湘、鄂、川、滇、粤、沪等地都受了它的影响。早在1938年《边声》创刊号署名“浩”题为“西宁”的文章就说:“此不谓东关回族同胞之信仰寄托地,亦为西宁回族最高之学府,四川、陕西各地回族同胞来此求学者不乏其人。”马万福自1916年来到西宁后,即以“尊经革俗”、“凭经立教”为宗旨,尽生平学识,致力于讲学,使得伊斯兰教影响逐步扩大,宗教上层人士如古铭瑞等许多哈智也纷纷改宗伊赫瓦尼,于是,伊赫瓦尼教派迅速发展。以后此派在全国许多省区都有广泛的传播,在该派所开展的经堂教育中,除传授阿拉伯文以外,还授以汉语文,这对于提高回族的文化素养以及增进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加强民族团结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马万福个人的不懈努力及马麒、马步芳的支持下,伊赫瓦尼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建立了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在全省及邻近地区的海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