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汉晋
发掘地点:甘肃省河西走廊与敦煌两县交汇处(今敦煌市五墩乡)
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简介:
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址面积2400平方米,发掘出15000余枚汉简和17650件各类实物。悬泉置遗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门朝东,四周为高大的院墙,边长50米,西南角设突出坞体的角楼。坞墙系用长、宽、厚约40、20、11厘米的土坯垒砌而成。坞内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时期的土坯墙体平房3组12间(内含一个套间),为住宿区;东、北侧为办公区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马厩3间;坞外西南部建有一组长约50米,呈南北向的马厩3间。坞外西部为废物堆积区。
出土的2300余枚悬泉汉简,主要包括了邮置、邮书、信札等,其中有大量以“悬泉置”为名的文件,此中相当一部分被称作“悬泉置以亭行”,有悬泉置吏马驰行和各种使用传车、传马以及接待过往各种人物的记录。从大量关于西域各国使者途经县泉置的记录来看,当时相互来往的国家有好几十个,特别是简文中还有西域都护以外的中亚国家与汉朝来往的情况记载,其中祭越、钧耆、披垣三个国家在过去的传世文献中未曾见记载。这些记录都与文献相印证,由此可认定,悬泉置是建立在我国河西走廊要道上的一处集传递邮件、传达命令、接待宾客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还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遗址,所以,悬泉置应为我国最早的邮驿机构,为研究汉朝与中亚关系的历史提供了崭新的宝贵材料。
同时汉悬泉置出土的35000片竹简明白无误的证明了西汉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