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膜法(biomembrance process)
●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
●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主要类别: 生物滤池¾¾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
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氧化法;
好氧生物流化床等。
一.生物膜的形成
●前提条件:起支撑作用的载体物——填料或称滤料;
●营养物质——有机物、N、P以及其它;
●接种微生物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生物膜的成熟:在生物膜上由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
对于城市污水,在20°C条件下,生物膜从开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
结构:见图5—1
性质:高度亲水,存在着附着水层;
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种细菌以及微型动物,这些微生物起着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机污染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三.生物膜的更新与脱落
厌氧膜的出现过程:
① 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
② 成熟的生物膜一般都由厌氧膜和好氧膜组成;
③ 好氧膜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场所,一般厚度为2mm。
厌氧膜的加厚过程:
① 厌氧的代谢产物增多,导致厌氧膜与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② 气态产物的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
③ 成为老化生物膜,其净化功能较差,且易于脱落。
生物膜的更新:
① 老化膜脱落,新生生物膜又会生长起来;
② 新生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较强。
生物膜法的运行原则:
① 减缓生物膜的老化进程;
② 控制厌氧膜的厚度;
③ 加快好氧膜的更新;
④ 尽量控制使生物膜不集中脱落。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庆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点:(1)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动适应性强;(2)处理效果好并具良好硝化功能;(3)污泥量小(约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于固液分离;(4)动力费用省。
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
基本特征是:
在污水处理构筑物内设置微生物生长聚集的载体(一般称填料),在充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经过充氧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填料时,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同时微生物也得到增殖,生物膜随之增厚。当生物膜增长到一定厚度时,向生物膜内部扩散的氧受到限制,其表面仍是好氧状态,而内层则会呈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并最终导致生物膜的脱落。随后,填料表面还会继续生长新的生物膜,周而复始,使污水得到净化。
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后,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其表面存在一层薄薄的水层,水层中的有机物已经被生物膜氧化分解,故水层中的有机物浓度浓度比进水要低得多,当废水从生物膜表面流过时,有机物就会从运动着的废水中转移到附着在生物膜表面的水层中去,并进一步被生物膜所吸附,同时,空气中的氧也经过废水而进入生物膜水层并向内部转移。
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机体本身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又沿着相反的方向,即从生物膜经过附着水层转移到流动的废水中或空气中去。这样一来 ,出水的有机物含量减少,废水得到了净化。
生物膜法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按生物膜与废水的接触方式分为:
填充式和浸渍式两种
填充式包括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
浸渍式包括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