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砖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民间工艺。明清时代逐渐兴盛,道光年间回族刻砖艺人马顺清,将天津砖刻发展为独立于建筑之外的行业。独树一帜,成为独立的民间艺术门类。马顺清的砖刻,构图整体性强,刀法简明稳健,豪放朴实。他开创的"堆贴法",即在砖面上加贴一小块砖,以扩大空间,使作品有更强的层次感,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有花鸟、风景、人物、故事等,从而确立了天津砖雕的艺术风格。其后,马顺清的外孙刘凤鸣(1889~1978)继承和发展了马氏刻砖的"堆贴法",在同一块砖面上按需要分贴多块小砖,使作品凹凸多、起伏大,层次更丰富,更富于变化,受到群众普遍称许,被誉为"刻砖刘"。著名的天津石家大院砖刻即为其代表作品。

1949年后;马氏砖刻艺术的继承人刘凤鸣,创作了《草原奔马》、《九狮图羚》《龙凤图》等精美的砖刻艺术品,人称“刻砖刘”,他拼刻在7块砖上的《三国演义》,幅长3 米多,人物众多,形象逼真,加上背景的丛林。城堡、江河,气势不凡,堪称天津刻砖艺术的代表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