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生,宁夏泾源人,男,回族。1969年3月参加工作,1970年12月加入中共,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1969.3-1974.11泾源县广播站、泾源县委宣传部工作;1974.12-1975.11泾源县泾河源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1975.12-1978.3泾源县惠台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8.4-1980.2泾源县委党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1980.3-1985.7泾源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85.8-1988.1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89.1-1997.12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副处级秘书、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干部管理室主任等职务;1997.12-2001.8宁夏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厅级);2001.8-2003.12吴忠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4.1-2004.7吴忠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纪委书记;2004.7-2005.1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2005.1-2006.7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主席、党组书记;2006.7-2007.7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2007.7-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九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委员。
马三保是郑和原名,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明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出生。他十二岁时,因家庭遭大变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不久后,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从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起兵到1402年六月攻破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当时印度洋沿岸各国都信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领船队出海远航。郑和率领的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航程10万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