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白碗杜鹃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souliei Franch.
种别名 :
海 拔:3000-3800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Journal de Botanique (Morot) 9(21): 393-394 1895]
中国植物志:57(2):075
亚组中文名:弯果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Campylocarpa 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亚属中文名:常绿杜鹃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属中文名: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约1.5—2米; 当年生枝嫩绿色,有稀疏红色腺体;老枝灰白色,光滑 无毛,树皮有时层状剥落。叶革质,卵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3.5—7.5厘米, 宽2—4.5 厘米,先端圆形,有凸起的小尖头,基部微心形或近干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或 淡灰绿色, 中脉在上面平担, 在下面凸起,侧脉10—14对, 在两面均微现; 叶柄圆柱 形,长1—2.5厘米,深紫绿色,幼时有腺毛,以后脱落。总状伞形花序,有花5—7朵, 总轴长5—10毫米,有短柄腺体;花梗长1.5—3厘米,密被腺体;花萼大,5裂,萼片卵 形,膜质,长5—8毫米,宽2—5毫米,不等大,外面有稀疏腺体,边缘有整齐的短柄腺 体;花冠钟状、碗状或碟状,中部宽阔,长2.5—3.5厘米,直径5—6厘米,乳白色或粉 红色,5裂,裂片近圆形,长1.5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有凹缺;雄蕊10,长8—15毫 米,不等长,花丝白色,无毛,花药长圆形,长3—4毫米,深紫红色;雌蕊长2厘米, 通体密被紫红色腺体;子房圆锥形, 长4—5毫米;花柱长1.5—2厘米;柱头膨大成头 状.蒴果圆柱状,长2--2.5厘米,直径5—7毫米,成熟后常弯曲,有宿存的腺体。花 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
产四川西南部,西藏东部。生于海拔3 000--3 800米的山坡、冷杉林下及灌木丛中。 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
本种提示:本种的主要特征为花冠开展成碗状或碟状,乳白色或粉红色,子房及花柱通体密被紫 红色腺体;雄蕊10,花丝无毛;叶片近于圆形,基部微心形等,可与其它种相区别。
参考文献:
Rhododendron souliei Franch.1n Morot Journ.De Bot.9:393-1895;Prain inCurtis’s Bot.Mag.141;L.8622, 1915;Tagg in Stevenson,Spec.Rhodod.732.1930;Fang in Contr.Bi01.Lab.Sci.Soc.China Bot. 12:59. 1939;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112.图4177. 1974;Chamb.In Not.Bot.Gard.Edinb.35:262.1977et in ibid,39:266. 1982;Cullen et Chamb.1n Not.Bot.Gard.Edinb.36:116.1978.——R.Cordatum Levl.,in Bull.Acad.Geog.Bot.24:282. 1914.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叶有毒。小鼠腹腔庄射叶的氯仿提取物200mg/kg,出现肌张力增加、竖尾、扭体、活动减少;注射1000mg/kg,呼吸困难、震颤,最后死亡。注射甲醇提取物1000mg/kg,肌张力增加、活动减少和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