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鸡子

(《本经》)

【异名】鸡卵(《食疗本草》),鸡蛋(《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为雉科鸟类家鸡的卵。动物形态详“鸡肉”条。

【化学成分】鸡子可分鸡子壳、鸡子白、鸡子黄、凤凰衣(内膜)几个部分,成分参见各条。

【性味】甘,平。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卵白,其气清,其性微寒;卵黄,其气浑,其性温;卵则兼黄白而用之,其性平。精不足者,补之以气,故卵白能清气,治伏热、目赤、咽痛诸疾。形不足者,补之以味,故卵黄能补血,治下痢,胎产诸疾。卵则兼理气血,故治上列诸疾也。

2.《本草经疏》:鸡子,味甘气平无毒。凡痫痉皆火热为病,鸡子之甘,能缓火之标,平即兼凉,能除热,故主痫痉及火疮,并治伤寒少阴咽痛。

3.《本草便读》:鸡子内黄外白,入心肺,宁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补益脾胃;生冲服之,可以养心营,可以退虚热。

4.《神农本草经》:主除热火疮,痫痉。

5.《药性论》:治目赤痛。

6.《食疗本草》:治大人及小儿发热,可取卵三颗,白蜜一合,相和服之。

7.《本草拾遗》:益气,多食令人有声。一枚以浊水搅,煮两沸,合水服之,主产后痢。和蜡作煎饼,与小儿食之,止痢。

8.《日华子本草》:镇心,安五藏,止惊,安胎。治怀妊天行热疾狂走,男子阴囊湿痒,及开声喉。醋煮,治久痢。和光粉炒干,止小儿疳痢,及妇人阴疮。和豆淋酒服,治贼风麻痹。9.《日用本草》:治汤火疼痛。

10.《随息居饮食谱》:补血安胎,濡燥除烦,解毒息风,润下止逆。

2、鸡的别称。

鸡子

鸡子,即鸡(公鸡)的睾丸,是鸡只可供食用的内脏之一。在中国,鸡子为广东人所享用。由於广东人的饮食习惯流传著「以形补形」的思维,因此他们相信鸡子具有壮阳的功效,但这说法缺乏根据。

在香港,鸡子是火锅配料之一。鸡子亦可浸酒成为「鸡子酒」。「鸡子戈渣」是香港古老的名菜之一。

鸡子亦是鸡蛋的别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