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于1956年8月8日。首府设在都匀市。简称黔南州。黔南州位于贵州省南部,东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地区毗连,西与安顺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相邻,北和西北是遵义地区和贵阳市;地处东经106度12分至108度18分,北纬25度4分至27度29分之间。全州总面积为2619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4.87%。
自然条件黔南州处于我国二级阶地云贵高原斜坡过渡带,平均海拔1000米。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向南坡降陡峻。北部与黔中高原相毗邻,南与广西丘陵接壤。境内山里有山,山外有山,峰峦迭嶂,山系连绵,背斜成山,向斜成川。
1> 地质概况
黔南属凹陷沉祈断带,北邻黔中隆起,东接江南古陆,南与南华广西相通。地质构造主要由南北向(经向)隔槽式和东西向窿祈构造交汇,联合融为一体,交有次级新华夏祈断带构造形迹叠加改造,经强烈的燕山期造山运动后构成今日的格局。经向构造从东到西有雷公山复式向斜,三都复式向斜,白崖——江肘复式背斜,贵定——平里河复式向斜,公里——雅水复式背斜,贵阳——惠水向斜。长顺背斜。这组经向祈皱长约150公里背斜,平缓而宽广,多为箱状祈皱,背斜宽30——40公里。向斜则比较狭窄而紧凑,宽公5——10公里,常有走向断层伴生。轴部地层均为三叠纪碳酸盐岩石。背斜轴部由板溪群,震旦、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纪地层组成。轴部常有铅、锌、汞锑、砷等低温热液矿产产出,翼部地层陡立时,有倒转,有含煤矿地层产出,水源丰富,河谷发育。
纬向构造形迹不太明显。自北向南有老坟嘴——白崖——翁昭黔中窿祈带;重安江+乌当凹祈带。它横跨经向构造从中时隐时现,但地貌特征明显,地下水位,当北向南依次向下跌落。
黔南是一个沉积岩的王国。震旦、寒武、奥陶。志留、泥盆、二叠、三叠各时代地层发育完好,化石门类繁多,不少典型剖面是研究沉积岩相不可多得之地,。除泥盆系、石炭系有部份碎屑岩(砂页岩)外,30%均为晚溶碳酸盐岩石,故岩溶特别发育,地貌千姿百态,甚这壮观。州内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晚近构造主要表现为贵州高原继续上升和主要断裂构造的继承活动。陡峻山岭的切割幽深的峡谷,便是最好的例证。地震不发育。由于古岩石地貌发育,加之地壳不断抬升,断裂交错,致使峰丛、峰林发育,溶盆溶洼、落水洞、溶斗常见;断壁,悬崖众多,故常有崩塌、剥落、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2>地貌特征
黔南属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区之华南分区,降水丰沛,溪流众多,许多江河源远流长,有的落差大,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所以,流水向源侵蚀地貌占绝对优势。南岭山脉是我国著名的长江的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而西段的苗岭山区横亘东西,纵贯黔南。苗岭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侵蚀作用明显。山形破碎,以岩溶地貌为主。
气候黔南州正处于北半球副热带(亚热带)范围和著名的东亚季风区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地理特点,因而具有显著的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特色。四季分明,夏不炎热,冬不寒冷,热能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降水充沛,雨热基本同季。
1、 气温的垂直差异:海拔高差304.5米,垂直温差可达8℃左右。
2、 气温的水平差异:因纬度造成的南北水平温差为1.7℃。
3、 降水:降水量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在1100——1400mm。中部偏东南的中部偏西降水较多;南部和北部较少。
河流水系苗岭山脉将黔南州河流分成两大流域四个水系。属北部长江流域的为乌江,沅水两水系;属南部珠江流域的为红水河、柳江水系。州境内共有中小河流200多条,总长约5000公里。一般洪枯水流量比在100以上,最大洪峰流量为最小枯水流量的1000多倍。
土壤土壤垂直分布;海拔500米以下多为红壤,海拔500——800米多为红黄壤;800——1000米左右多为黄壤;1300——1500米,为山地黄棕壤;而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脊、山顶侧为山地草甸土,以红壤、黄壤为主,形成的垂直分布,是黔南土壤类型组成的主要部分。
植被1>植被水平分布规律:主要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交错分布有:1、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2、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常绿落叶阔叶林,4、落叶阔叶林,5、针阔叶混交林,6、常绿灌丛林,7、草甸植被,8沼泽植被,9、水生植被。
2>植被的垂直分布:1、在海拔500米以下为沟谷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2、在海拔500——1200米的坡地,也为常绿阔叶林,(其植被组成不同)。3、在海拔1200米以上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和亚热带针叶林组成。
在以上的垂直分布带中,均分布有:沼泽植被、草甸植被、水生植被。从植被的分布上来年,水平分布表现不如垂直分布明显。
综合自然地理分区1>北部中山丘陵温和湿润区:夏季凉爽,冬季较寒,雨水较多,光照较少,春季多冰雹,秋季多绵雨,冬季多凌冻,岩溶发育,地下水埋藏深,开发困难,土多田少,肥力不高,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2>中部低中山温暖湿润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光照稍差,无霜期长,春季多冰雹,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富,田多土少。
3>南部低山河谷温热湿润区:热量丰富,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山高坡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多田少,田高水低,利用程度低,耕作粗放,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草场广阔,水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