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德民
(1928.10—)辽宁沈阳人。擅长中国画。1951年在东北鲁艺绘 画系学习,曾在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1955年后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中国画研究会会员。
作品有《森林的保卫 者》等。
代表作品:
50年代 《人强马壮》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获奖
60年代 《志愿军凯旋归国》中央军事博物馆收藏
60年代 《喜丰收》
70年代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70年代 《大地轰鸣》入选全国美展,鲁迅美术学院馆藏
80年代 《炎黄子孙》
80年代 《黄帝陵》于内蒙古、西班牙、摩洛哥巡展
80年代 《轩辕柏》黄陵文物研究院收藏
90年代 多次去日本国参加文化交流,并举办联展、个展
《松鹰图》等一批作品被日本收藏家收藏
《极目千里》等多幅作品捐赠《云南省残疾军人福利基金会》和赈灾义卖
《长白飞瀑》等多幅作品,被新加坡、香港、韩国、美国收藏家收藏
《绵绵瓜瓞、四海同宗》参加台湾《大台中美术会》画展
入选《两岸美术观摩作品集》事迹与成就载入《参展名鉴》
《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艺术家传集》等
学术专论:
《素描教程》《美术之路》在辽宁、黑龙江、甘肃等多家电视台播讲
2。刘德民
(1911—1998年)中山沙溪角乡人。曾就读中山一中,毕业后在沙溪多所中、小学任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师。解放后进入市税务机关工作,直到1975年退休。晚年在家从事艺术研究和创作。
刘德民工诗词,善书画、篆刻。少从乡彦刘质纯学书法,从梁麟生学画。在校时受爱国进步思想影响,“九·一八”日本侵华时,参加救亡工作,创作宣传画、编印抗日诗歌、募捐义款等活动。创作出《血债》、《泪痕集》和《篝灯吟稿》三部史画集。笔诛日寇凶残,倾诉人民之痛苦而深刻动人。解放后创作出《心声吟草诗集》歌颂新社会的幸福和发展。
他所绘山水画气势磅礴,云烟满纸;所绘花卉色彩斑斓绚丽;所绘人物、走兽生动传神,活灵活现;所书楷、草、篆、隶各体,以中锋运笔为主,浑厚沉雄,重传统法度,自成一格;所勒金石,古拙闲雅,有秦汉玺印遗风;所撰诗句,激情洋溢,充满时代气息,畅抒胸中情怀;所立身处世,富正义感,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受到古元、刘逸生等书画家、诗人的好评。
在他的诗句中反映出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爱国爱乡、与人为善的情怀和个性,从而也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988年他在参加中山市暨广东省老有所为精英奖表彰大会领奖后赋了“会开耆老奖精英,碌碌增惭榜有名。余热发挥堪自慰,识途争进振蹄声。”一诗,表达了一个艺术家对党和政府关怀的感激之情。1997年7月1日欢庆香港回归祖国,他撰写了“完璧九洲欣振奋,遗珠百载庆归还”的联句。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刻,他挥翰写下了“笔底痕留凄苦泪,脑中萦绕凯歌声”的楹联。表达了他盼望祖国统一,国泰民安的情怀。他所书的“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之句,可见他是一位重情义,又别于一般世俗眼光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解放后,他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业余潜心研究艺术,晚年更写下“不作温饱计,欢然金石交”和“焚香读画,煮茗敲诗”的联句,这也是他淡泊名利,以文艺自娱的心境和过着丰衣足食幸福生活的写照。1988年他的对联入选广东省顺德陈村花市公开征联集。1991年书、画入选《全国税务系统书画展作品集》。1993年,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为他举办大型“刘德民书画展”,1994年他的国画入选第四届小榄菊花大会文化艺术展览。另外,多次参加省港澳地区、深圳等市的书画联展。此外,还应邀为中山紫马岭公园、坦洲怡乐园等名胜景点书写楹联。1987年泰国贵宾来访中山,他受市政府所托绘制国画《龙云图》赠予泰国王储。他的书画、篆刻作品被中山市博物馆收藏,及流传于东南亚、欧美等国家。1997年市政府有关部门为他出版《刘德民书画集》。
他曾任中山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山诗社顾问、市政协联谊会书画室顾问、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山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沙溪侨刊委员。
3.刘德民
男,汉族,河南省滑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长。鹤壁市第八届人大代表。1983年9月~1985年8月在河南省煤矿学校采煤专业学习。1985年8月~1992年3月任鹤壁矿务局三矿采三队、高一队技术员、副队长。1992年3月~1993年5月任鹤壁矿务局三矿高二队队长。1993年5月~2000年8月任鹤壁矿务局三矿副矿长。2000年至今任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长。他担任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长后,针对煤矿现状,内抓管理,外拓市场,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推进采煤工艺改革,推广应用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矿井产销量、经济效益、职工收入逐年攀升。2004年,矿井产量达到83.93万吨,实现利润154.32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5581元。他在抓好生产和安全的同时,还积极实施“民心工程”,整修了矿工路、中学路、马路西工人村路等,支持八矿中学进行供电系统改造,开通福田小区至八矿的专车等,解决了煤矿职工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等问题,使广大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先后被授予“优秀矿长”、“十佳矿长”、“鹤壁市十佳青年企业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其科研成果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学术论文等方面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