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菜豆(multiflora bean)
豆科菜豆属中的栽培种,学名Phaseolus multiflorus Willd.。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多而得名。别名:大白芸豆、大花豆、大黑豆、看花豆。具有粮食、蔬菜、饲料、肥料和观赏等用途。
起源于墨西哥或中美洲,中国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早有栽培。染色体数2n=22。中国多花菜豆的种质资源有大白芸豆、大花芸豆、大黑芸豆三种类型,已搜集资源约80份。中国以云南、贵州、四川、山西等省种植较多,每公顷产籽粒1000-3000kg。
圆锥根系,幼茎有毛,开白花的幼茎绿色,开鲜红花的幼茎紫色,三出复叶,互生,复叶的叶柄长10-16cm,小叶的叶柄短,叶卵圆至棱形,全缘,叶面色绿,叶背灰白。腋生总状花序,花梗细长,有棱,着生小花的花轴比花梗长。小花对生。花冠大,色白或原红或鲜红,荚果略弯,成熟时褐黄色,每荚有种子2-4粒,多的可达9粒,种子宽肾形,凸扁,百粒重90-150g。粒色有单色及花色,脐大,长圆形,子叶浅黄多。
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率30-40%,耐寒,要求温凉湿润的气候。苗期不耐涝,开花期不耐旱,成熟期需少雨晴朗天气。在热带地区海拔在1200m以上,气候冷凉的地方种植可正常开花结荚,1200m以下的地方种植不易结荚。不耐霜冻,要求无霜期至少有120-130天,属中日性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土层深厚的山坡和平地,有机质丰富的土壤都适宜栽培,在pH值4.9-8.2的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pH值6-7为宜。
栽培方式有单作、间作和套种,单作的行距85-100cm,穴距25-35cm,每穴播种2-3粒,播深5-6cm,每穴留苗1-2株,每公顷4.5万-6.0万株。
多花菜豆对根腐病Fusarium solani的抗性比菜豆属的其他种强。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叶斑病Pseudolomonas phaseol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inodemuthianum。主要害早有:地老虎、蚜虫、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豆莞菁Epicauta gorhawi等。
100g干子实含蛋白质约20%,脂肪1.8%,碳水化合物62.0%,钙114mg,磷354mg,铁9.0mg,维生素B1 0.5mg,维生素B2 0.19mg,维生素PP(抗糙皮病维生素)2.3mg,维生素C2.0mg。一般食用干豆粒,调制方法多样。煮食、制汤、制糕点、豆馅、罐头等,嫩荚作蔬菜,茎叶作牲畜饲料。
油豆角
油豆角[多花菜豆]
多花菜豆(multiflora bean)
豆科菜豆属中的栽培种,学名Phaseolus multiflorus Willd.。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多而得名。别名:大白芸豆、大花豆、大黑豆、看花豆。具有粮食、蔬菜、饲料、肥料和观赏等用途。
圆锥根系,幼茎有毛,开白花的幼茎绿色,开鲜红花的幼茎紫色,三出复叶,互生,复叶的叶柄长10-16cm,小叶的叶柄短,叶卵圆至棱形,全缘,叶面色绿,叶背灰白。腋生总状花序,花梗细长,有棱,着生小花的花轴比花梗长。小花对生。花冠大,色白或原红或鲜红,荚果略弯,成熟时褐黄色,每荚有种子2-4粒,多的可达9粒,种子宽肾形,凸扁,百粒重90-150g。粒色有单色及花色,脐大,长圆形,子叶浅黄多。
东北油豆角,是东北地区普遍栽培的大荚型菜豆的统称。又分为小油豆、大油豆、花皮豆角等品种。是东北地区百姓家常菜,富含多种植物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是白菜、辣椒、番茄等蔬菜的2-4倍,并含伸缩赖氨酸、精氨酸及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钙、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东北油豆角肉厚豆大、纤维少风味鲜美独特。已有数百年的栽培、食用历史,在整个东北地区是产销量很高的蔬菜,并且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品种的豆角,其鲜美嫩豆荚及加工制品(速冻、脱水、罐头)广泛销往国内外市场。
安全性问题:南方有吃油豆角中毒的报道,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油豆角没有做熟。不仅仅是油豆角,任何种类的豆角只要没熟透,都有毒性。东北油豆角宽大肉厚,有些南方厨师采用烹调其他品种豆角的方法和烹调时间做东北油豆角。为了节省时间,大都像做其他品种的豆角一样,炒几下就出锅,虽然豆角色泽鲜艳口感脆嫩,实际上半生不熟,难免会有中毒的事件发生。
生鲜的东北油豆角和其它豆类蔬菜一样,都含有皂角和植物凝集素,这两种物质对胃肠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并对细胞有破坏和溶血作用,严重的还会出现出血性炎症。这两种中毒物质不耐热,经充分加热后,就可将有毒物质破坏。东北油豆角这种扁豆与常见扁豆不同,外皮脆嫩,含水分较多,在烹调时表皮容易煮熟,但豆粒较大,不容易煮透,毒素未能完全遭到破坏从而导致食物中毒。
人一旦食用未煮熟的扁豆,很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头痛等症状,且潜伏期短,一般为2至4小时。
预防豆角中毒的主要方法:把豆角彻底炒煮、熟后,再食用,用大锅加工豆角更要注意翻炒均匀,煮熟焖透,使豆角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和豆腥味........
起源于墨西哥或中美洲,中国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早有栽培。染色体数2n=22。中国多花菜豆的种质资源有大白芸豆、大花芸豆、大黑芸豆三种类型,已搜集资源约80份。中国以云南、贵州、四川、山西等省种植较多,每公顷产籽粒1000-3000kg。
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率30-40%,耐寒,要求温凉湿润的气候。苗期不耐涝,开花期不耐旱,成熟期需少雨晴朗天气。在热带地区海拔在1200m以上,气候冷凉的地方种植可正常开花结荚,1200m以下的地方种植不易结荚。不耐霜冻,要求无霜期至少有120-130天,属中日性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土层深厚的山坡和平地,有机质丰富的土壤都适宜栽培,在pH值4.9-8.2的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pH值6-7为宜。
栽培方式有单作、间作和套种,单作的行距85-100cm,穴距25-35cm,每穴播种2-3粒,播深5-6cm,每穴留苗1-2株,每公顷4.5万-6.0万株。
多花菜豆对根腐病Fusarium solani的抗性比菜豆属的其他种强。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叶斑病Pseudolomonas phaseol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inodemuthianum。主要害早有:地老虎、蚜虫、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豆莞菁Epicauta gorhawi等。
100g干子实含蛋白质约20%,脂肪1.8%,碳水化合物62.0%,钙114mg,磷354mg,铁9.0mg,维生素B1 0.5mg,维生素B2 0.19mg,维生素PP(抗糙皮病维生素)2.3mg,维生素C2.0mg。一般食用干豆粒,调制方法多样。煮食、制汤、制糕点、豆馅、罐头等,嫩荚作蔬菜,茎叶作牲畜饲料。
[ 来源:父母亲网 ]
油豆角[多花菜豆]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99 水分(克) 92.2 能量(千卡) 22
能量(千焦) 92 蛋白质(克) 2.4 脂肪(克) 0.3
碳水化合物(克) 3.9 膳食纤维(克) 1.6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1.2 维生素A(毫克) 27 胡萝卜素(毫克) 16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07 核黄素(毫克) 0.08
尼克酸(毫克) 1.4 维生素C(毫克) 11 维生素E(T)(毫克) 2.39
a-E 0 (β-γ)-E 0 δ-E 0
钙(毫克) 69 磷(毫克) 56 钾(毫克) 240
钠(毫克) 3.3 镁(毫克) 35 铁(毫克) 1.9
锌(毫克) 0.38 硒(微克) 1.1 铜(毫克) 0.61
锰(毫克) 0.12 碘(毫克) 0 ,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异亮氨酸 91 亮氨酸 187 赖氨酸 169
含硫氨基酸(T) 13 蛋氨酸 13 胱氨酸 0
芳香族氨基酸(T) 163 苯丙氨酸 103 酪氨酸 60
苏氨酸 87 色氨酸 22 缬氨酸 96
精氨酸 143 组氨酸 84 丙氨酸 125
天冬氨酸 252 谷氨酸 304 甘氨酸 80
脯氨酸 143 丝氨酸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