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科,科举考试项目之一,又称三礼举。唐贞元五年(789)设立,以重视礼仪教化。诸色人中有习《周礼》、《仪礼》、《礼记》者,前资及出身人,由吏部考试,以科目选例;白身人,由礼部考试,以贡举例。
每经问大义三十条、策三道。义、策全通为上等,特加超奖。大义每经通二十五条以上,策通两道以上为次等,依资予官。五代沿置。北宋亦置,为诸科之一。景德二年(1005),规定在每十条义中,问经注六条,疏义四条,以通六考为合格。大中祥符四年(1011),改为通五者为合格。熙宁间废。
可参考《中国历史大辞典》。
笑话军事旅游美容女性百态母婴家电游戏互联网财经美女干货家饰健康探索资源娱乐学院 数码美食景区养生手机购车首饰美妆装修情感篇厨房科普动物植物编程百科知道汽车珠宝 健康评测品位娱乐居家情感星座服饰美体奢侈品美容达人亲子图库折扣生活美食花嫁风景 | 首页 |
三礼科,科举考试项目之一,又称三礼举。唐贞元五年(789)设立,以重视礼仪教化。诸色人中有习《周礼》、《仪礼》、《礼记》者,前资及出身人,由吏部考试,以科目选例;白身人,由礼部考试,以贡举例。
每经问大义三十条、策三道。义、策全通为上等,特加超奖。大义每经通二十五条以上,策通两道以上为次等,依资予官。五代沿置。北宋亦置,为诸科之一。景德二年(1005),规定在每十条义中,问经注六条,疏义四条,以通六考为合格。大中祥符四年(1011),改为通五者为合格。熙宁间废。
可参考《中国历史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