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别名老姜,1899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童年时期他曾上过几年学,后因家中生活困难中途辍学。青年时期,为寻生活出路去工厂做工,受尽了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使他较早地接触到了共产党人,并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在“九·一八”事变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
为了培养干部,党派张奎同志到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他勤学苦练,努力钻研,在军事技术和革命理论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后来,由于革命的需要,张奎同志被调回国。
1933年6月,党组织任命张奎同志为“抗日救国游击军”参谋长,年末,他被调回到中共密山县委工作。
1934年初,根据党的指示,张奎同志打入到伪军骑兵第4旅机关枪连,以当炊事员为掩护,争取并瓦解伪军。经过他的积极宣传鼓动和艰苦细致的工作,策反了25名士兵携带轻机枪4挺、手枪和步枪20余支,参加了抗日队伍。此次哗变的影响,使伪骑兵第4旅的第1、8、9、11各连都相继哗变。
1934年7月,党组织任命张奎同志为密山游击队队长。8月,张奎同志率队攻打日军在哈达河地区活动的据点—张家大院,缴获步枪6支,没收马牛20余匹(头)。10月,密山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第1师第2团,张奎同志任团长,率部队转战于密山、穆棱、林口,依兰、勃利、方正等县。
1935年秋,张奎同志率2团在林口稗子沟活动时,与日本守备队遭遇,他坚定沉着,勇敢应战,指挥全团战士击毙敌人50多名,缴获步枪16支。
张奎同志不仅能率兵打仗,而且还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他关心干部战士的进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给战士们打水、做饭,让战士睡热炕自己睡地上,把衣物分给战士们,大家都说:“张团长既是思想工作的能手,又是爱兵的模范。”
1936年4月,张奎同志得知日本“讨伐队”要围剿4军2团,为避免暴露我军活动目标,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张奎同志决定全团连夜从依兰的莲花泡横渡牡丹江,并指挥全团同志安全渡过江。此时,日军已乘拂晓之机追击上来,张奎等3名同志最后上船向对岸急速划去,终因风浪大、划速快,行至江心时小船倾翻,张奎等3名同志不幸坠江牺牲。时年38岁。
苏州医学院教授寄生虫学家。上海人。1930年毕业于沪江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入美衣阿华大学研究院,
193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齐鲁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寄生虫学系副主任
兼第二军医大学教授、苏州医学院教授。40年代初,对四川省钩虫病流行区的调查,揭示了该病的流行规律,提出
了防治措施。建国初期,首先向国内介绍疟疾抗复发药伯迄喹啉,1954年参与研制并进行毒性试验和临床疗效观
察,对我国疟疾的流抗复发治疗起了重要作用。著有:《中国西部四川省钩虫病研究》、《疟原虫镜检》等。
神话张奎《封神演义》中人物,渑池县守将,善地行,可日行千五百里,多土行孙五百里,多次依仗遁地术立功。夫人高兰英。
在《封神演义》中,比土行孙更擅遁地之术,更兼坐下黑烟驹行快,连斩黄飞虎、崇黑虎五将,为成汤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韦护用降魔玉杵砸死。
皮影雕刻艺术家张奎,自从11岁开始学习皮影雕刻艺术,跟父亲张瑞山学艺十几年,后来自己从事皮影人物和动物景物的雕刻艺术。作品主要供唐山、北京、天津蓟县及河北省、东北等地的演出团使用。部分作品被国外友人收藏。[1]
内蒙古自治区价格认证中心主任张奎同志,男,46岁,内蒙古自治区价格认证中心主任,大学学历,经济专业,注册价格鉴证师,直接从事价格鉴证工作14年。
张奎同志作为中心领导,审核、办理涉案价格鉴证业务2000余件,鉴定标的总额达15亿元,并直接主持办理了多起社会影响较大的疑难案件。该同志通过出色的工作为价格认证系统树立了良好的工作形象,并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司法部门的充分认可。张奎同志积极推动价格鉴证法规建设,组织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05号)。由于张奎同志成绩突出,多次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