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言会纂》是清代中叶的一部简明斋醮科仪著作,其体例包括序言、凡例、科仪三部分。序言有刘沅序和樊道恒序两种;卷首凡例多条;正文科仪50卷。现存藏外道书本和虚受斋本,藏外道书本50卷,虚受斋本100卷。藏外道书本的科仪有开坛、请水、净坛、行香请水、祀窀、城隍、扬幡、十王、酆都、东岳、斗口、雷祖、救苦、启师、三元、谢火、文昌、斗府、步罡、礼斗、生人移度、移炼除魔、靖怪、九皇、玉皇、太上、供斋、诏赦、土皇、谢土、谢阴宅、开矿、祈雨、祈晴、瘟醮、除蝗去螣、除蝗预申、驱虫、开路、召亡、十王转案、劝亡、断绳、饯亡赏夫、漂灯、施戒、送圣、神像开光、启文、申疏样式等50卷。两个版本虽卷数不同,但内容一致,主要是对斋醮仪式和文本的重订和规范。比较而言,该书体例完整,简明扼要,便于实用。该书认同斋醮科仪的社会功能,但明确反对当时僧俗两界在法事中的各种陋习,其序言、凡例、科仪申疏都贯穿了作者儒化道教、劝人为善的宗教改革意图,是研究双流刘氏家学、刘门教以及清代中叶四川宗教状况的重要资料。《法言会纂》藏外道书本著者题名为讷如居士,虚受斋本著者题名为广都刘沅。讷如居士是刘沅的号,广都是双流的旧称,故两种本子的题名均为刘沅。但是,该书的实际作者与题名不同,有陶元庆和刘沅两人,陶元庆是初稿作者,刘沅是删订者。刘沅(1768~1855年),四川省双流县人,字止唐,一字讷如,号清阳居士、碧霞居士,,世称槐轩先生,著作有《槐轩全书》,为清代中叶“蜀人说经之出类拔萃者”。陶元庆,又名陶道夫,道士,是刘沅的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