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丰碑
李竹如:杰出组织者和活动家
李竹如,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1905年生,山东省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利津县早期共产党员,革命烈士。1922年,在利津县城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山东惠民第四中学。1925年,考入南京大学附中,后转济南正谊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正谊中学创办了宣传进步思想的《竞进》周报。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后回到利津,宣传抗日救国,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同年夏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南京中央大学中共地下支部书记,参与领导中央大学师生和南京各校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国民党反动当局追捕下,李竹如1935年回到济南,先后在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平原乡师任教,秘密发展党员,培养出一大批革命青年。并在济南创办《新亚日报》,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到上海,参与创办《文化报》,经常用大量篇幅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当沈钧儒等救国会“七君子”被捕后,他不顾国民党当局的威吓、恐吓,在《文化报》上连续发表报道和文章,声援“七君子”。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李竹如率领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奔赴延安,途中被留在山西,创办晋冀豫区党委党报《中国人报》,任社长,后任华北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副总编辑。1939年5月随徐向前、朱瑞率领的八路军第1纵队进入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任第1纵队民运部长,中共山东分局民运部长、宣传部长、政府工作部长,山东省参议会秘书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省政府)秘书长,并兼山东《大众日报》社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长,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会长等职。
1941年冬,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秘书长兼山东分局调查研究室主任,负责政府日常工作。李竹如任宣传部长期间,兼任《大众日报》社社长,1939年—1942年间,他在《大众日报》上撰写了许多重要社论和评论。
他经常说:“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以严格的纪律、严谨的作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李竹如身兼数职,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作出很多贡献。
1942年冬,日军对山东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扫荡”,11月2日,8000余敌人将山东军区和政府机关包围在(对崮峪)对崮山上。在突围战斗中,李竹如壮烈牺牲。徐向前亲笔题词称赞“李竹如同志是我党宣传新闻战线上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