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尔珲台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巴图尔珲台吉,1634年承袭父职,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杰出领袖。卫拉特,就是元朝时期的斡亦剌、明代的瓦剌,清代常写作额鲁特或厄鲁特,都是不同时期的译音。

卫拉特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的广阔草原,称西部蒙古;与中部的喀尔喀蒙古(外蒙古)、东部的察哈尔蒙古(内蒙古)并称蒙古三大部。卫拉特蒙古内部又分成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和土尔扈特。卫拉特其他三部已听命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也就成了西蒙古各部的首领。

然而,巴图尔珲台吉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沙皇俄国侵略的魔爪这时已经伸到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窥视着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地区,而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之间又时常爆发战争,同时,卫拉特四部之间也为争夺牧场和牲畜发生冲突,草原上很不安宁。因此,一些部落离开自己原先的牧场,去别处另谋发展,17世纪30年代,土尔扈特部就西迁到欧洲的伏尔加河下游,和硕特部向东迁移到青藏高原。

形势迫使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加强团结、维护安定、共同御敌的重要性。巴图尔台吉开始四处奔走,呼吁各部要相互忍让,加强团结,蒙古各部对他的倡导积极回应。1640年9月,在巴图尔台吉和喀尔喀蒙古首领扎萨克图汗的共同倡导下,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各部首领会盟于塔城,通过了加强团结和协调的原则,制订了新的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

法典共有121条,包括宗教、社会组织、社会经济、日常生活、民事纠纷、刑事犯罪以及攻防组织等方面的各项内容,法典中还写进了卫拉特和喀尔喀结束内战的善后措施,明文规定了两大部落和各部之间在对外战争中相互支援、共同抵御敌人的条款。

《蒙古卫拉特法典》的制订,对巩固牧区的社会秩序、加强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各部之间的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沙俄企图挑拨各部争斗,以从中渔利的阴谋,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