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3A1履带式装甲输送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M113型装甲车投入使用后,特别在越南战争中暴露了许多严重缺陷。1960年,美国在T113基础上进行了首次改进,1963年5月将装有柴油机的T113E2定型为M113A1,随后制造了10辆预生产型车。1964年9月,M113A1代替M113正式投入生产。

M113A1车是M113系列的标准车型,主要是将75M水冷汽油机(154千瓦)改为6V-53水冷柴油机(158千瓦),简化了后勤供应的燃料品种,并减少了车内着火的危险性;其次是将阿里逊(Allision)TX-200-2B液力传动装置改为TX-100-1全自动传动装置,机动性大为提高。

结构特点

M113装甲车的铝合金车体能保护车内人员不受枪弹或弹片的伤害,但火力较弱,仅有1挺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12.7毫米勃朗宁M2HB机枪,水平射界360°,高低射界-21°~+53°,由车长操纵,没有瞄准镜和夜视夜瞄装置。车上没有射孔,载员不能在车上作战。

M113A1装甲车

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方,他的前方和左侧装有4具M17潜望镜,顶部舱盖上装有1具M19潜望镜,夜间驾驶时可换装红外或被动式夜视潜望镜。

动力舱位于驾驶员右侧,车体前甲板上有一个前部与甲板铰接的发动机大检查口益,发动机进出气百叶窗和排气管装在车体顶部。动力舱内有灭火系统,可由驾驶员操纵或在车外操纵。动力传动装置包括汽油机、分动箱、传动装置、转向控制差速器、原位转向机、侧传动以及有关的传动轴和万向节等。

车长位于动力舱后面,车长指挥塔能360°旋转,并装有5具M17潜望镜。车尾有可向下打开的上下车电动跳板,跳板左侧还开有1门。载员舱顶部有一长方形后开舱盖,其后方有圆顶形通气孔。步兵坐在两侧长椅上,长椅可向上折叠,以便运输货物或作救护车用。

该车采用扭杆悬挂,每侧有5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没有托带轮。第一和第五负重轮装有液压减振器,采用单销式挂胶履带板。

该车可水陆两用,水上行驶用履带划水,水上转向与陆上相似。车体两侧设有能控制履带上部水流的像胶屏板,水上车速可达5.6千米/小时。入水前,车辆要先起动两个排水泵,竖起车前防浪板。该车族的备用装置有防地畦装甲(用螺栓固定在车体前部底甲板上)、驻锄(一组两个、与车载绞盘一起使用)、两侧浮箱、组合式推土铲/扫雷犁、三防探测仪和自动报警器、柴油机、全车宽的浮力防浪板、机枪防盾、乘员用加温器、发动机冷却水和蓄电池用加温器、担架支架和M8A3毒气微粒过滤装置(包括M2A2毒气净化器)等。

数据 & 图片

战斗全重:11.156吨

车长:4.863米

车宽:2.686米

车高:2.5米

公路最大速度:67.59公里/小时

载员:11人

发动机功率:158千瓦

乘员:2人

最大行程:483公里

主武器口径:12.7毫米

车底高:0.41米

单位压力:53.96千帕

履带板宽:381毫米

发动机:6V-53二冲程6缸水冷柴油机

传动装置:TX-100-1全自动传动装置 悬挂装置:扭杆

装甲结构:焊接铝合金装甲

净重:9702斤

车体高:1.828米

履带着地长:2.667米

履带心中距:2.159米

单位功率:14.2千瓦/吨

最大水上速度:5.6公里/小时

燃料储备:360升

爬越度:60%

攀垂直墙高:0.61米

越壕宽:1.68米

传动装置前进档/倒档数:4/1

装甲厚度:12~38毫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