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歇尔·冯·梅拉斯(1729-1806)
拿破仑战争期间的奥地利陆军元帅。1729年生于特兰西瓦尼亚,1746年17岁时即参加奥地利陆军。七年战争期间担任过利奥波德·约瑟夫·道恩元帅的副官,学习指挥艺术。1781年晋升上校。1794、1795年先后在下莱茵与中莱茵与大革命时代的新法军作战。
第二次反法同盟其间率部与法军在意大利交战。与俄国元帅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的相互配合,先后取得了卡萨诺、特雷比亚、诺维战役的胜利,苏沃洛夫进军瑞士后,于1799年担任意大利军团总指挥,先抓住马塞纳分兵为三的错误,把马塞纳逼入热那亚要塞包围起来,各个击破了苏尔特和苏舍两军。最后在1800年6月逼降了马塞纳。然后转兵北向快速机动,用虚虚实实的方针引诱来晚了的拿破仑分兵,然后集中自己全部的力量,向行进中的法军发动突然攻击,(马伦哥战役1800.06.14)老元帅亲自带队冲锋,坐马两次被战死而不退,战至午后,拿破仑的法军已经被击退,梅拉斯乐观的认为按已往的经验,法军已经算失败了,随即向维也纳告捷,并把部队交给参谋长察赫指挥追击,自己过早的退出了战斗,毕竟已经71岁高龄,且已轻伤体力不支了。结果察赫居然让部队停下饱餐后再列队正面进攻,意外的是法军德塞将军的一个师自动增援,趁奥军调整追击阵型的当口发动自杀性反击,进而带动了法军的士气重新高涨,形成了大逆转。导致胜利地花环从奥军手中滑落。虽然战斗结束于对峙状态, 两方都没占到对方阵地,但奥地利人没有热情继续打下去,梅拉斯第二天签署了《亚历山德里亚协定》,奥军撤出明西奥河以西的领地回国。老实说,这个战局从策划到实施,梅拉斯都比拿破仑强,最后功亏一篑的原因主要是大革命时代的法国军队和军官的战斗主动性都比旧王朝军队强,这是两个时代不同军队的碰撞,这是代表旧时代的梅拉斯的悲剧,也预示了拿破仑称帝逆历史潮流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回国后梅拉斯担任了波希米亚军团司令军事委员会主席。在渡过了漫长的57年军旅生涯后与1803年退役,180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