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理事(1911~1987)原籍陕西临潼,生于西安。中学时期参与创办红芽社剧团,演出一些鼓吹铲除军阀、打倒列强的短剧。1928年到上海,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不久加入南国社,1930年转入上海持志大学,并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1年,在大道剧社参加《火的跳舞》、《街头人》、《SOS》、《乱钟》等进步戏剧的演出,并参加了影片《玉堂春》的拍摄。其后,相继在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续故都春梦》和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的《桃李劫》、《自由神》、《都市风光》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同时,他还担任电通影业公司的总务、剧务、发行、宣传等部门的负责工作。
1936年,他返回西安,担任“西北各界救国会”宣传部副部长。1938年,进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剧务科长、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庞浩公一角,获得好评,是他的代表作。后又在《武训传》中饰演张举人。
建国后,除参加拍摄了《球场风波》、《红色的种子》等影片外,主要从事制片行政工作。在他一生近四十年的电影、舞台生涯中,共饰演了几十个经历不同、身份各异的反面人物。他力主反派正演,是中国影坛上以擅演反派角色的老演员之一。曾是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理事。
2.历史人物
(1898—1952年) 革命党人。又名伯埙、全初、守常、铁生。1926年加入共产党,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曾任建国军营长。1929年脱党,任国民党法院学习书记、区长。1933年加入国民党。抗战初与共产党人举办青年训练班,为副主任,成立鄂豫边区抗日游击队三支队(后为华中游击指挥部第三支队),任司令。1939年冬改编为第五战区第一游击纵队抗日游击大队,任大队长。1940年其队被编为新四军鄂豫挺进队信(阳)应(山)总队,任总队长。抗战胜利后,在淅河协助国民党先遣军收编汪伪军,任支队长、第六挺进团团长。后任国民党随县党部监察委员、县保卫大队长、游记总队副队长。1946年活埋农民暴动首领梁家英。1948年任随县流亡政府县长、第八纵队绥靖团长。后逃至武汉,成立特务组织,潜回随县进行暗杀、破坏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逮捕。1952年去世。
3.书法家
周伯勋 1942年生,艺名雪岩,大学文化先后毕业于沧州师专、无锡书法进修学院、武汉同济医大健教系。幼喜诗文书画。在从事教育、卫生宣传工作同时业余忖习书画,曾受知于书画大师孙其峰、启功、董寿平、胡爽盒等。多年来周览名山大川足迹所到积稿盈尺。深受大自然启迪,胸襟碱工。书从唐碑入手研习碑林潜心石鼓鼎篆,四体兼攻。画以山水走兽趣浓。1987年所创“一笔龙”被“中意杯”国际书法在赛用做赛。1989年庆求赠与日本友人。同年参加由世界书画家协会组织的“十国”巡回展,1996年由全国文联润格为特级书法,并收藏。书画诗兼工,崇尚艺德。为光耀中华而奋笔秉烛勤耕。1990年向亚运会捐赠了“龙腾虎跃”四幅丈二大字,中央电视台曾以新闻播出。此后多处名胜馆所索藏。1998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受到各界好评。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展,频获赛奖。经常发表作品于国内报刊。名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大使》、《世界书画家名录》等多部辞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成员、中华书法艺术研究会成员、全国卫生书画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