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无咎(1097~1171)南宋词人。字补之,自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属江西)人。自称为草玄(扬雄)后裔,故其书姓从“扌”不从“木”。宋高宗时,耻于依附擅权的秦桧,屡被征召而不就。向子□晚年居新淦(今江西新干)芗林,二人常诗酒唱和。扬无咎绘画技艺很高,其所作墨梅深受人们的珍视。
诗词、书画均享盛名,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尤擅画梅,下笔便胜华光。水墨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野逸,尤擅画巨幅,枝干苍老如铁石,其葩芬芳,敷如玉雪,豫章人视如拱璧。尝游临江始作折枝梅于乐工矮壁,为时人称赏。所居庭中“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大得其趣。创用水墨线条圈出花瓣之法,变前人画梅以墨或彩色点瓣来表现花朵,更展示了梅花疏淡清雅之特性。生性耿介,不慕名利,不俯仰时好,故其画有“孤标雅韵”之风。相传徽宗见其画梅,戏曰其所画之梅为“村梅”。因其在画卷上自署“奉敕村梅”,故名。亦能画水墨人物,师法李公麟。侄扬季衡、甥汤正仲、弟子刘梦良等均传其法。传世作品有乾道元年(1165)作《四梅图》卷及《雪梅图》卷。《雪梅图》卷首有扬补之自用印三方,卷末有南宋海野老农题诗并识,现两画藏故宫博物院;《墨梅图》纨扇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扬无咎的词今存 170余首,《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忝作者"。虽多为献寿的词,但喜作情语。有的词在应酬、颂扬的同时,还能以"当中兴护我边陲,重使四方安堵"(〔二郎神〕《清源生辰》)相激励,并流露出对于当时"朝家息马休兵,享逸乐,嬉游太平"(〔柳梢青〕《步观察生辰》)的不满。他有些反映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作品,如〔水龙吟〕《木樨》、〔水调歌头〕《次向芗林韵》等,抒发了"衣敝貂裘"、"青云失意"的感叹。尤其是一些小词,如〔柳梢青〕"茅舍疏篱"、〔生查子〕"秋来愁更深"等,抒情委婉,风流清丽,还常常杂以俗言俚语,显然受柳永词风的影响。其作品仅存有《逃禅词》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
【注】扬无咎:“扬”一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