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人物简介
1955年出生于中国福州,
1975.09-1976.09 福建省福州红卫骨胶厂工人,
1976.09-1978.09 福建省福州美术公司职工,
1978.09-1982.09 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
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2.09-1984.09 福建省文联《福建文学》编辑部美术编辑,
198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
1988-89年,西德汉堡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研修,
1992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副主任。
1993.11-1996.06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
1996.06-1997.08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兼油画系主任,
1997.08-2000.01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美协副主席,
2001.08至今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术协会副主席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重要参展1988年西德汉堡美术学院、汉堡In Faust画廊,
1989年西德Harburg文化馆,
1993年香港─画廊,
2009年作品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是“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展示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取得的丰硕成果。展览共计展出作品102件,其中国画33件、油画51件、雕塑18件。
展览年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7年美国《Beyond the Open Door》画展,
1990年西德萨布吕肯国家美术馆《中国青年艺术展》,
1992年香港首届中国油画年展,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第三届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
1993年澳大利亚《首届亚太当代美术三年展》,中国美院院庆65周年展,获永芳艺术奖,
1994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艺评家年度提名展,
1995年美国《中国当代油画展》,德国《中国新艺术展》,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
1997年油画《世界风云》(合作)入选97中国艺术大展并获金奖,后获鲁迅艺术奖。
2002年参加“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览;
2003年参加中法文化交流年文化交流项目“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参加德国杜伊斯堡博物馆主办中国当代艺术展。
2002年受聘担任伊朗德黑兰国际双年展国际评委、2004年受聘担任2004年上海双年展总策划人等。
现为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的油画《黑瓦白瓦》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第10届国际建筑展中国国家馆的展览。
人物评价许江是一位才华横溢,集诗人的遐思、画家的激情、理论家的敏锐、演说家的风采集于一身的优秀油画艺术家。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表现主义艺术在中国当今艺术界的最新成果。许江作品中气势恢弘的氛围除了源于场面的宏大和深厚有力的色彩和形体,更多的是由于具有重量感的空间给观者心理上造成的历史知觉,在大跨度的时空建构中隐喻了文明和精神历程中的兴衰,包含一种强烈的悲剧式的视觉震撼力。他的作品有机的融合了传统思维与现代表现方式,那颤动疾飞的笔触,那晦涩沉厚的色块,交织成生存与殇逝之间强烈对峙着的战场,在史诗般的激越与悲怆的绝唱中,令我们体验到历史和生命的情殇。许江的作品以严谨的理性思维和超然的感觉方式,以高度的艺术创作激情和对艺术风格的勇敢挖掘,以对历史和当下的透彻审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更深层次的当代文化精神和文化批判。许江的作品既不是马远、夏圭式的寄情;也不是莫耐、塞尚的视觉印象。它已超越了艺术的界限,融汇了东西方文化中某些深刻的内涵。他从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许江艺术的无穷魅力。
2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1949年11月生于江苏省泗洪县,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并获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刑事诉讼法学。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刑事诉讼法学、侦查学和物证技术学、法律基础。研究生课程:诉讼法原理、中国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刑事证据专题研究、侦查学和物证技术学。
教学获奖情况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南京大学法学院优秀教师。
研究项目
自2002年以来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有:最高人民检察院立项的《检审关系研究》,江苏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的《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南京大学立项的《中国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刑事诉讼证明论》、《刑事诉讼法学课程建设》、《刑事诉讼法学网络教学》、《两课研究基金》。
科研成果
自2002年以来出版的著作有:
⑴《刑事诉讼法学》,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⑵《刑法学》,参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
⑶《法律基础-知识•习题•案例》,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自2002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有:
⑴《证明责任新探》,《法治时代(理论版)》,2002年秋季号,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2年刑事诉讼法学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全文收录;
⑵《论澳门检察机关的检察权》,《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⑶《澳门检察制度的基本特色》,《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⑷《严打与“重重轻轻”的刑事政策初探》,《金陵法苑(专家论坛)》,2003年第6期;
⑸《证明标准的证据本体考察》,《东吴法学》(2003年卷),2004年9月;
⑹《论法的不确定性与判例法的引进》,《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⑺《2003年江苏省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讨会学术综述》,《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⑻《侦查人员出庭身份探析》,《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4年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①版全文收录;
⑼《论我国慎用死刑的程序保障》,《法制与社会(理论版)》,2004年冬季号,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3年刑事诉讼法学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全文收录;
⑽《我国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人的刑事程序保护》,《金陵法苑(专家论坛)》,2004年第4期;
⑾《侦查人员出庭之我见》,《金陵法苑》(专家论坛)》2004年第6期;
⑿《网络犯罪与电子证据》,《江苏省法学会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4年刑法学),2004年11月;
⒀《检察机关初查若干问题研究》,《江苏省法学会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5年刑事诉讼法学),2005年11月;
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形态实证考察》,《法制与社会(理论版)》,2005年第2期;
⒂《检察机关没收权配置研究》,《第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优秀论文集》,2006年4月。
科研获奖
《论我国慎用死刑的程序保障》,江苏省法学会优秀论文奖;《检察机关初查若干问题研究》,江苏省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检察机关没收权配置研究》,第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法学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南京大学工会委员会委员及法学院分工会主席、南京大学法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三江学院法律系系主任及党总支书记。
3. 海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法人代表男,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历任九江市经委科长、副主任,九江市政府副秘书长、九江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兼任招商局局长,九江市市长助理等职。现任海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法人代表。
4.重庆大学矿业学科教授1960年9月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共党员,重庆大学矿业学科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1978-1982年在重庆大学矿山工程物理专业读本科,1982-1985年在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读硕士研究生,1988-1992年在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作博士后研究。1985年毕业留校参加工作至今,1996年破格晋升为矿业学科教授,现任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全技术与工程系主任、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等职。同时还兼任第五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五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地质矿业协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地质灾害安全评估专家组成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岩石力学基础研究(如岩石断裂与强度、岩石变形特性、不连续面的剪切特性、渗流理论等、地应力测试与分析等);(2)矿井动力现象研究(如瓦斯赋存与渗流规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岩爆等的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等);(3)山地地质灾害检测预警(如灾害类型、发生机制、稳定性分析、自动化监测及数据采集传输技术、预警预报等)(4)安全评价(包括危险源与有害因素的分析、矿山安全评价、环境地质安全评估等);(5)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矿产资源规划、低品位锶矿的开发利用、石煤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地电场对煤层瓦斯渗流特性影响的研究》、《模糊理论在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性预测中的应用》、《三峡库区环境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岩土体蠕滑机理与三峡库区边坡控制的现代非线性科学研究》等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煤矿开采深部瓦斯涌出预测方法及区域预报》、《溶腔形态和顶板破坏对溶腔稳定性的影响》、《砚石台煤矿特殊动力现象定性分析及定量指标与防治措施研究》等9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或部省级科技进步奖,撰写出版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预测》、《岩石断裂力学》、《细粒尾矿及其堆坝稳定性分析》、《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域预测的研究》等学术专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向矿业学科领域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主讲了岩石力学、岩石断裂力学、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岩土力学中的数值方法、计算流体力学、渗流理论、测试技术、边坡工程、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等专业课程,并开设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生机制与监测预报、煤矿安全生产与相关信息网等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