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之美读后感一:《吴哥之美》读后感
这本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伴随了我整个八月的出差旅程,从北京到台北,从台北到香港,随身的包里放着它,偶尔在开会间隙,在陌生的咖啡店,在中转的飞机场,拿出来读几篇,心中有一点想说但无法言状的感动,终于,在香港的酒店房间,我看完了最后一篇,合上书,望着窗外高耸的楼宇,觉得踏实了一些。
这日,下午阳光不错,房间里放着最爱的buddha bar驰放音乐,在这样的钢铁丛林里,我通过这本书,发现了一些被沉埋遗弃的大美之境。
我有幸在几年前去过柬埔寨,也去过吴哥,在写这篇书评前,我又在网上看了一遍关于它的介绍。我看到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和概括它:吴哥窟是东南亚主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包括林地,吴哥窟遗址公园。这个公园有从九世纪到十五世纪高棉王国各个首都的辉煌遗迹,包括著名的吴哥wat寺庙,在吴哥thom,bayon寺庙里有无数雕塑饰品。
可是对于去过那里的人,深受震撼的,不仅仅是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宫殿庙宇,也不是奇思妙想的雕塑,而是蕴藏在那些建筑背后的文明,和一个世代的故事。
蒋勋老师的这本书,显然也是想要通过那些石头建筑,描述出文明之美,还有自己的内心之美。他去了吴哥14次,对于我这样的一次观光客,他对那里的认知远胜于任何走马观花的人,而这份深刻,在书的任何都可以都被彰显,成为一本难能可贵的人生之美的叙述。
在读这本书的那些时候,很奇妙的是,我跟随着书中的文字又重游故地,文字带有一种魔力,图片带着熟悉感,这样的代入让我欣喜和感动。我跟随蒋勋先生的文字,一次次回忆起曾经走过它的点点滴滴,还有无数可以延伸的记忆部分,这对于一个在出差中的职场人而言,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说起吴哥,不得不提它所指代的宗教信仰,我虽然号称无信仰,但却学习灵修多年,虽不崇尚见佛拜佛,但却读了许多的经文,又开始研习佛陀。期望可以用那些高深的佛家理论,指引自己的世俗生活,在我看来,灵修和佛陀,不是告诉你如何拜佛,而是让你成佛。
众人皆有佛性,只差顿悟和点化,而又非人人都可成佛,但佛心不可无,佛念不可无。这些年来,我经由学习,早已经明白,生住异灭,成住坏灭。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真正的美,是文明之美,是废墟之美,是壮阔的美,是包容的美。
还记得在那次旅行中,我坐在城墙通道边上,在看一本晦涩的经文,翻译地直白拗口,百思不得其解,正午的阳光刺眼,抬头晃得眼睛睁不开,四下无人,背后都是粘稠的汗水,心里有些恼怒。
然后,我望见远远的郁郁葱葱的树林,闪着金光的吴哥寺,心里想,众生的国王,万物的天神,膜拜的人们,是否知道这一切都是幻想?而作为凡人的自己,是否能够真的明白那些建筑背后所代表的信仰,而依靠信仰,真的可以活下去?
那时的我,对这一切带着怀疑,并且不太由衷地赞美那些文明的遗迹,更多的时候,我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看着那些身边虔诚的人们,我怀疑世间的很多动机,怀疑人内心的单纯。那时的自己,自以为成熟和脱离。
但截然相反的是,这本书的作者蒋勋先生,却是在由衷地赞美那些大美,他赞叹文明和建筑,赞叹世代的兴衰,赞叹让人深刻的历史。那不仅仅代表着是对现世的一份夸赞,而是内心的宽容和悲悯。
这本书对我的意义,远远不是重游故地,感叹文字和图片,它与我而言,仿佛是为我的曾经而写,为我的将来而写,是为了总结内心之浅薄,是为了铺展未来之心怀。我不敢说这是人生的导书,但很显然,这本书对于现在的我,是有独特的引导。
如果你和我一样去过吴哥,你或许会不仅仅感叹那里的美,还会有些遗憾,因为那些建筑只是废墟的组成,带有破败和沧桑,满目苍夷形容有些过分,但不完整和自成体系是必然。但是,蒋勋先生却没有从破入手,而是从美开始,为我们讲述了一场微笑着的文明。
或许,美同样伴随着破,就仿佛成功伴随着失败,进步伴随着落后。苦难、艰辛也是如此。历史的进步、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战争和牺牲,人可以去了,但那些见证过历史沧桑的建筑却永远停留下来,它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俯视着渺小的我们,俯视着茫茫世界里不值一提的过往。
我一直都一个观点,历史的见证,不是人,不是书籍,而是那些我们用来彰显权利和特征的建筑,法之度量,敌不过一个世代的结束。而观诸法空,则无所障碍。所以,同样的,吴哥就是一个见证,一个说法者。
如此看来,蒋勋老师的这本书,则是通过这样的说法者,说与观法者,说与世代凡人,在这些曾经辉煌的建筑里,有过生,有过死,有过繁荣,有过破败。而今看来,这些都已经是过去,都已不再重要,我们通过那些壮美的故事,了解历史的变故,心里肯定有一种震撼,还有深深的平静。
比起那些长久停留在这里的见证,我们又是何其渺小。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但正如书中说的好,也非什么都没有,也非什么都有必要。
我喜欢书中一个形容:美,总是要走向废墟。但是,美,同样救赎了早已成为废墟的吴哥。
蒋勋老师的文字细腻、唯美,同时带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悲悯,过往已成云烟,未来不可知晓,唯有当下教会我们万般珍惜。
生之伟大,生之渺小。来来去去,一切皆空。
吴哥之美读后感二:读《吴哥之美》有感
说来惭愧,结识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竟然是网上凑单的无心之举,为了省下5元的运费,便不停的搜索自己喜欢的作家新作,于是见到了这本《吴哥之美》。按照选书的惯例,看了介绍、目录,便是读者评价,几乎众口一致的溢美之辞,于是毫不犹豫地下单,为了省下5元,而选了这本售价近30元的书籍。
蒋勋先生的书是从我最爱的《红楼梦》开始的,从《蒋勋说红楼梦》八辑到《蒋勋的卢浮宫》、《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无一不是仿若一位智者,在耳边娓娓道来,悠扬而深远,沁人心脾。
入眼的《吴哥之美》封面与封底,仿若一张精致的明信片,而其中附赠的明信片与手绘地图,更是好像在眼前揭开了时空的幔帐,穿越了地域的距离,展现了真实的吴哥之美。剥开书皮,展现眼前的书内封页犹如油画般的色彩撞进眼眶,文明与自然的交融是那般和谐静谧,让人不忍打扰。扉页上有蒋勋先生的签章,让我总觉得捧在手里的这本书仿佛是从蒋勋先生那里借来的,小心翼翼,不忍翻看。
吴哥的历史自然不需我来赘言,人类自诩是文明的代言,他们建立,抛弃,发现,占领 其中的血泪心酸自不用说,心头突的就蹦出那一句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倒是由人手创作的佛像,见证了数百年的沧桑巨变,文明没落,以永恒的微笑面对世事变迁,如今与自然水乳交融般的和谐共存,仿佛这一切是早就设计好的,合该是这个样子的一般。你无法想象没有了绿色与生命的吴哥是怎样的荒芜与败落,热带雨林赋予了吴哥别样的生命与色彩,即便是在被文明 遗忘 的那几百年里,吴哥只是在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延续着 生命 。
我没有去过中国人民老朋友 西哈努克亲王与莫尼克公主的柬埔寨,更无从亲历吴哥之美,可是从蒋勋先生的书中,我看到了那片神奇的土地与建筑。
吴哥之美读后感三:《吴哥之美》读后感
如果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踏足他乡某地,那么留下的文字大多只能被称为游记,那些浮在走马观花的匆匆行程之上的,猎奇的异国情调和琐碎感性的个体体验,绝大部分来源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和碰撞,这种 一次性 消费太过私人化,也许只对经历者本身有意义。一如德国谚语einmalistkeinmal所暗示的那样,发生过一次的事情相当于没有发生,米兰昆德拉认为,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样没有分量,因为它再也没有升华或是扭转的可能。
而如果一个人,例如蒋勋,从1999年开始,先后十四次去过吴哥窟,且在未来还会延续,那么这个地方 柬埔寨的吴哥窟 对他来说就不再是 他乡 ,而是心灵上的故乡。只有故乡才会有如斯魅力,仿佛手里牢牢地握着一条无形的丝带,远行的游子无论到了哪里都能感觉到内心被隐隐地牵动,促使他们一次次踏上魂牵梦萦的归乡之路。蒋勋为吴哥写下的这二十封信,不是游客轻佻无状的赞美,却是游子发自肺腑的共鸣,是一个理解吴哥的人给吴哥写下的,最美的情书。
蒋勋笔下的吴哥是美的,这种美不是浮光掠影般的视觉震撼之美,而是建立在对吴哥历史与现状、艺术和世俗、伟大与平凡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更深层次的美。在吴哥宏大巍峨的庙宇面前,在吴哥血色金光的黎明面前,在吴哥被遗忘的废墟面前,甚至是在吴哥以乞讨为生的当地人面前 蒋勋一次次地感受到自己固有的价值取向和美学观念被不断冲击、刷新,他对美和文明的定义及认识,似乎在随着时空的转换不停地改变。这种不固定的流动让蒋勋感到欣喜,因为他发现自己从原有的文明桎梏之中挣脱开来,开始以纯粹的地球村村民的身份去感受所看到的一切。
琼安德烈曾经写到: 我们必须试着变得柔软,而非坚硬;流畅,而非拘谨;温柔,而非冷漠;发现,而非寻找。 吴哥的美,可以让日渐坚硬、拘谨、冷漠的人心,开始变得柔软、流畅和温柔起来,很多原本费心去寻找的答案,会发现原来就一直藏在身边。
蒋勋坦言: 吴哥窟是使我思考自己最多的地方。 多么奇怪!在震撼人心的美景之前,人往往会想到自己, 美的显现,使人欢欣鼓舞;美的显现,也使人忽然如见本心,沉默感伤,悲欣交集,无以名状。 吴哥好像宇宙中一个恒定的坐标,使每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以它为参照物,重新修正和调试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与他者之间的关系。
吴哥窟我一去再去,我想在那里寻找什么?我只是想证明曾经优秀过的文明不会消失吗?而我们的文明呢?会被以后的人纪念吗?或者,我们只有生存,还没有创造文明? 吴哥被誉为建筑奇迹,在蒋勋看来,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巧夺天工举世无双,而是因为它的建筑者是如此透彻地领悟人性。他并不是在盖房子,而意在为这个城市留下属于心灵的空间,是 城中之城 ,是短暂的肉身中永恒的心灵留白。游走在吴哥这个专属于心灵的空间之中,人们会更加自然地,在自觉不自觉之间开启一段悲欣交集的向心之旅,叩问关于永恒的形而上的问题。
李泽厚 称佛教雕塑是俗世的人们对理想人格状态的向往和表达,吴哥巴扬寺尖塔上一百多面静穆的微笑的雕刻的创造者大概也是如此,他用这些在吴哥无所不在的 高棉的微笑 向观者传递着这样的信念: 因为微笑,文明不会消失。 这是对文明的坚信,也是对人性的坚信。 我想,文明正是在宇宙天地山川之间,寻找人的定位吧! 蒋勋如是说。
蒋勋曾经发现在吴哥有小孩拿着《吴哥之美》的盗版书用蹩脚的英语叫卖: 五美元一本。 其他关于吴哥的书籍只卖一美元,这本称不上合格的游记的书,比正统的旅行类书籍要更受游客欢迎。大概是有太多的游客,都需要蒋勋的智慧指引他们一程,带他们领悟蕴藏在吴哥有限的 有 背后,那无限的 无 吧。
希望本文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 吴哥之美读后感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