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两位美国教授在一篇题为《美国核优势地位的崛起》的文章中表示,美国已具备强大的核攻击能力,足以对俄罗斯和中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攻击,一举摧毁俄中两国的核武库,而不用担心会遭到这两个国家的核反击。因为在美国发动首轮核攻击以后,俄中将只剩下微乎其微的核反击能力。
这两位教授同五角大楼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又是在探讨如此敏感的问题,想来不是毫无根据。他们在文章中做出的结论必定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军方保守派人士的观点。
据悉,由于缺乏国防经费,俄军方决定将大部分在二次核反击时可以当做攻击利器的导弹核潜艇封存不用,原地驻泊在少数几个港口。数量庞大的俄远程地对地弹道导弹,作为战略导弹打击能力的支柱,大部分部署在位于平原、沙漠地带的发射井内,战时生存能力比较差。至于采用机动部署方式的地对地导弹数量并不多。
这些已经部署在地下发射井内的俄地对地战略导弹中,装备液体推进剂发动机的导弹(简称液体导弹)又占了不小的比例。相比之下,装备固体推进剂发动机的导弹(简称固体导弹)数量并不占优势。
在美国核攻击能力增强以后,大部分俄地对地战略核导弹的战时生存能力必然受到致命威胁。美国地对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素以射程远、突防能力强、攻击精确度高著称。俄地对地战略导弹的生存能力本来就差,面对美国导弹的技术优势及近年突飞猛进的空军机载武器,自然难以抵挡。但美国能否一举全部摧毁俄罗斯的核武库,目前尚难下断语。
至于美国能否一举全部摧毁中国的核武库,答复是否定的。一个国家核武库的生存能力取决于若干因素,包括运载工具是陆基部署还是海基部署,陆基导弹是装备液体还是固体发动机,陆基导弹是部署在平原、沙漠还是山区,在同一地带部署的陆基导弹是发射井部署还是机动部署,本国预警系统是否先进有效以及战略导弹部队是否具备实时指挥能力等等。
综合衡量上述因素,中国核打击力量的生存能力比较强,弱项是预警系统以及实时指挥能力。
近年来,装备的新型陆基固体导弹全部采用机动部署方式。这几个因素导致中国核导弹的战时生存能力还算差强人意。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不像俄罗斯,二炮部队几乎把全部核导弹部署在山区,即使先进的美国导弹,也无法有效地实施打击,予以摧毁。
装备液体发动机的洲际导弹的发射竖井或者平时储存远程、中远程机动发射导弹的水平巷洞,处在群峰林立的山区,往往要经过一个山头以后再急转弯,才能抵达导弹装备及人员的出入口。无论是弹道导弹还是空军机载武器,再入大气层这一段的轨迹均呈斜线,导弹弹头再入段速度极大。配备导引系统的精确炸弹的下滑速度也不小。由于速度过大的原因,导弹弹头和精确炸弹均无法直接命中部署陆基地对地战略导弹的发射竖井或者储存机动发射导弹的水平巷洞的出入口。巡航导弹速度较低,在山区也不能灵活急转弯。
总之,无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还是空军机载武器,对于部署在山区里的陆基地对地战略导弹,目前还未构成严重的威胁。这一层道理,美国掌管战略导弹的作战军官应该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