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产品一直占据了很好的排名,真的优化的好?还是对自己做了特殊处理?
这是个很犀利的提问。坦率的说,两者兼而有之。但主要是后者。
这个所谓特殊处理就是阿拉丁。我们宣称阿拉丁机制是“开放”的,既然是开放的,那么百度的自有资源,只是一个子集而已,整合非常容易,并且质量控制会更加得当。只是由于资源自有,所以就没有“百度开放平台”这个尾巴。我们对外也并不强调这一点。
这些内部资源被阿拉丁整合,唯一的考量要求,就是是否有利于用户搜索体验的提升。按我们的内部话语而言,叫做“举贤不避亲”。
稍微提两句阿拉丁机制。如果对09年的百度世界有所关注,应该有所了解。这个机制最关键的地方之一,在于搜索需求的判断。这包括需求是什么(比如搜 范冰冰,用户是想知道范冰冰的最近的八卦新闻,还是范冰冰的介绍,或者是范冰冰的图片,视频之类?),以及需求的强弱判断(八卦、介绍、图片、视频等,孰强孰弱?)。有了这两个基本计算,对应的优质资源就可以被整合了。并且这种判定是智能和动态的,而不是固定的。有心的站长可以自己跟踪分析一下结果变化。
阿拉丁的开放部分,过去一直强调“确定性答案”,这主要是机制启动初期,很多东西还不完备。这个系统最近很快会有比较大的升级和变化,并且有更大的市场推进力度。以期其能和各类资源方做出良好配合,改进搜索效果。届时我也会在这里对阿拉丁机制的重大变化做一个详细解读,因为这和广大站长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说完了机制,接下来谈下优化。
坦白的讲,百度的内部优质资源,不需要在针对搜索引擎赋权部分做很过分的“seo”,因为有阿拉丁这个通道。我看过google发布的自有产品seo分析,那是个很好的报告。百度的产品有的seo做的比较好(比如空间),有的做得比较差(比如贴吧),有的做得极差(全盘ajax)。总体而言,仍有很大改进余地,这也表明我们在内部sem工作的不足。
从网页搜索角度而言,我们会非常关注用户对一个展现效果的反馈。从标题、摘要到其他多媒体元素、用户交互元素的每一个细节的优化。我举一个小例子,大家留意到百度百科的结果,标题构成是词条+百度百科。我们曾经在标题里加了一个slogan,结果使得点击率下降若干个百分点。我之所以谈这个细节,旨在和诸位站长说,大家在关注获取排名的同时,也可以多多的关注一下用户的心理感受和行为模式。这会使得sem效果更上一层楼的。
本文出自ceo风向标 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www.ceologo.com/seo/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