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航天局日前宣布,计划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五颗卫星提升至三十颗,规模将超越俄罗斯及欧洲直迫美国。中国扩充“北斗”系统,分析相信是因为卫星定位已成为新一代战争,甚至是未来太空战争不可或缺部份有关。
《亚洲时报》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长兼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日前披露,在即将发表的中国航太“十一五”规划中,扩大现时“北斗”导航系统是重要内容之一,整个系统将涉及三十颗卫星。该规划其余主要内容还包括另外四项航太工程:载人航太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建设高解度对地球观测系统及建立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中国早在2000年就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先后于2000年、2003年及今年发射了五颗导航定位卫星。有报道指,发射首两颗卫星时中国的卫星技术仍非常落后,技术是透过投资约2.3亿欧元于欧洲的“伽利略”系统而获得转移的。
中国官方表示“北斗”是军民两用的系统,美国则指该系统军用多于民用,据报系统现时运作良好,中国计划2008年可满足本土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美国军方指中国刻意将“北斗”的上行频率制定在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相同的范围,致使美国不可能干扰“北斗”的卫星而无损GPS的正常运作。
北斗卫星瞄准解放军最薄弱环节
自从美军于1991年海湾战争中首次应用GPS系统后,卫星在战争中的应用被完全改写,从辅助变为主导,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单一功能变成多功能。过去卫星在军事上的用途主要是侦察,现时已广泛被应用于攻击上,由战术导弹到步兵瞄射,都可以借助卫星定位系统提高命中率。同时,战场上各战术单位都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了解指挥部的排兵布阵、战术变化及兵种调动,信息可以直接由指挥部通过画面传达前线,大大提高战争效率。
另外,中国国产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直是西方关注的焦点。由于美国正在开发的导弹防御系统必须基于GPS,中国的北斗计划不断令西方世界感到紧张的原因也是用于军事方面的可能性。
美国国防部在去年制定的中国军事力量分析报告中指出:“北斗系统最适合部队、船舶和缓慢移动的运输方式,能使领导层安全地收发命令。”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又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就曾表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组网,四年内可对全球实施精确覆盖。
分析认为,信息战是中国军队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中国军队正在积极解决最关键环节的数字化通讯与精确定位问题。中国军方《解放军报》也表示,未来作战谋取信息优势,实现精确打击和精确作战将成为联合作战的关键要素之一,而有效的军事测绘信息保障,则是实现目标精确定位以及实施精确打击、赢得信息化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必须有强大的情报支持。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分天下”
现时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处于“四分天下”状态,以美俄两国的系统处于领导地位,其次为欧洲及中国。
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于1993年建成,由24颗卫星组成,定位精确度约为误差少于10米,美国并正在实验第二代卫星系统,计划再发射20颗卫星,即总共44颗,届时精确度将高达误差少于1毫米。
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定位精确度约为10米左右,俄罗斯因资金短缺,目前在轨运行卫星只有17颗,俄罗斯正拉拢印度参与,期望于2008年可以令卫星全部部署到位。
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规最初规划时是要取代美国的GPS系统成为全球第一,卫星数量为30颗,27颗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最高精确度为误差少于1米。原本预计2008年可投入运作,但与其他欧盟计划一样,“伽利略”也因合作国之间无法处理利益问题而一再拖延,如今整个计划可于何时完成则无法估计。
中国虽然是后来者,而且启动技术亦是由欧洲引进,但“北斗”系统于2000年成功发射两颗卫星后已开始运作,至今共牵涉五颗卫星,严格来说已经后来赶上,超越了欧洲在卫星定位方的成就,“北斗”系统如果成功扩大至三十颗卫星,在规模上将超越俄罗斯的GLONASS,进一步迫近美国的GP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