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网易》等媒体都曝光了太阳能手机投诉多、涉嫌忽悠消费者的负面新闻,给国内热销的所谓太阳能手机泼了一盆冷水。那么,这种太阳能手机到底是创新还是忽悠?太阳能手机的出路又在哪里?如果用太阳能给手机充电又该如何实现呢?
太阳能手机,我国的一些手机厂商似乎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电视购物网站,各大科技展会,这些国产手机厂商都在热推带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手机,更标榜“永不断电”、“随时充电”,用此作为产品宣传的噱头,迅速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吸引了大量的眼球。
就市面上大部分的太阳能手机而言,整合太阳能电池的方式主要是将太阳能硅板集成在手机上。或是和手机电池合为一体,或是牺牲手机的美观度把太阳能板直接作为手机的面板。这些产品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集成的太阳能板面积受制于手机本身的体积大小和硅板成本,通常都设计得比较小。而现阶段由于单晶硅的光电转换率相对不高、小电流、小内阻、慢色光电路技术仍不成熟等因素的制约,简单地集成太阳版的所谓太阳能手机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光能手机,不但难以带给使用者实际的便利,相反甚至会给使用者带来各种不便,损害使用者的利益。
太阳能专家指出,太阳能充电的功率和太阳能面板的面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太阳能面板的面积不够大,产生的电流就十分的微小,如此微小的电量能否存储到电池里都很值得商榷,另外这里还涉及到电量的二次转换率的问题,即便这微小电量全部存储到电池内,为手机充电也十分缓慢,根本达不到实际应用的效果。
某通信研究院一位技术研究员一针见血地说,“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所谓太阳能手机,纯粹是一种概念炒作,是对广大消费明目张胆的忽悠!”
在营销手法上,抓住环保节能这个概念进行炒作无可非议。通过电视购物频道的倾销式推广和种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各种标榜太阳能手机的厂商的确是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也抢夺了不少市场份额,赢得了一些乐于“尝鲜”的客户。
但从实际的市场反馈来看,这种对太阳能手机功能夸大描述和言过其实的广告宣传,带来的却是十分负面的社会效应。
不少消费者在实际试用了手机之后,纷纷反映手机太阳能功能过于鸡肋,达不到厂商所标榜的各种功能参数,甚至根本就无法利用太阳能进行充电。根据媒体相关的一些报道,太阳能手机在市场上出现几个月来,就一直投诉不断。
太阳能本来就是一种急需推广的新能源,大众普遍接受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消费者购买太阳能手机,本身就是一种接受新能源,利用新能源的环保行为,如果太阳能产品本身的质量上出现问题,势必大大打击消费者对太阳能这种新能源的信心,对太阳能产品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对整个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危害甚远。
的确,太阳能和手机相结合,实际上十分具有市场前景,也是能带来巨大环保效应的一个创新行为。那么太阳能手机要寻求突破,路在何方?
深圳一家长期从事光伏开发应用的技术人员提出,现阶段太阳能手机要真正实现太阳能充电的功效,必须先具备几个基本的条件。
首先是太阳能硅板的面积,在目前光电转换效率只有15%~17%的条件下,要使用太阳能充电具有实用性,太阳能面板至少应该在100cm2以上,功率应在1W以上。
其次是手机电池内部电路必须优化,提高电量存储到电池里的效率。
更重要的是,光电转换率必须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太阳能手机在技术上仍充满了挑战,还必须进一步改进。
而在现阶段,用太阳能给手机、数码娱乐产品充电其实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并且已经有许多优秀的产品在市场上热销。
比如市面上以 “日光魔盒”为代表的不少太阳能充电产品,越来越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该款这款名为“日光魔盒”的产品采用了双硅板翻盖设计,大大扩大了太阳光的吸光面积,针对市面上太阳能充电产品普遍12%左右的光电转换率,日光魔盒采用优质的单晶硅材料,把光电转换率提高到了17%,并依靠其专利技术,把光电转化产生的电流储存到电池里的效率历史性地提高到了95%,从而使充电时间大大缩短。在较好的阳光条件下,太阳能板能产生280mA的电流,在太阳光下充电4个小时,就能实现手机待机近12多个小时。通过各种不同的转接器,这种太阳能充电器几乎能为市场上所有的手机进行充电。真正使太阳能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实在的便利,也是现阶段最有效,最可行的太阳能移动充电方案。
一位长期接触it产品的记者表示,他用过市面上大部分的太阳能充电产品,也用过所谓的太阳能手机,只有阳能科技的日光魔盒产品才真正让他感到满意。“我已经用了一年多了,产品使用很稳定,充电效果很好,是我的外出采访工作的得力助手。”
目前,中国有超过5亿的手机用户,市场消费潜力十分巨大。不少专家预测,最快在明年,太阳能手机及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将成为市场上的亮点,迎来蓬勃的发展。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太能阳手机的各种技术得到实质性创新发展的前提上。那些短视的炒作和虚假的宣传,都应该得到遏止。只有消费者对太阳能充电产品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提高了,太阳能手机才能真正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市场的主流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