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既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也是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战略胜利.如果中国真的能在继美国之后,成为第二个派航天员登上月球的国家,不难想像那定会让其他国家为之震撼。
虽然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领先中国,但嫦娥一号的发射使两国间的差距在缩小,美国人感到了紧迫,但并没有感到威胁
“嫦娥奔月”的传说对美国人而言十分陌生。不过,中国即将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却为很多美国人所知。对此,美国方面的反应既有钦佩,也有担忧。然而,不论是熟谙太空探测的美国专家,还是普通民众,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对中国的赞叹。
嫦娥一号“了不起”
提起嫦娥一号,美国月球与行星研究所主任斯蒂芬·麦克威尔谈兴大发:“我一直关注中国的嫦娥一号,而且可以说相当密切地关注。从专业角度讲,我对嫦娥一号探月任务的科学目标有相当了解。”
作为美国资深的月球和行星研究机构的负责人,麦克威尔对于新的探月项目的出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毫无疑问,中国发射第一颗探月卫星将表明,未来中国会是月球探测领域一个强大的力量。“嫦娥一号是一个(探测)能力非常强的航天器,它未来的探测结果将进一步扩大我们对月球的认识。”
今年已66岁的华裔科学家邹哲博士曾参与美国“星尘”航天计划的策划工作。在谈到“嫦娥奔月”时,邹哲说:“48年前,苏联在进行了27次尝试后,才将其月球一号探测器送入太空,而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前,也进行了19次尝试才获得成功。如果中国嫦娥一号首次尝试就能获得圆满成功,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罗伯特·沃克尔是美国前众议院科技委员会主席。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全世界都会关注中国的嫦娥一号探测活动,这将是中国的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一个巨大的成功。”作为美国政界太空政策方面的资深人士,沃克尔说,他从担任美国航天业未来委员会主席时,就开始关注中国的探月计划了。
“怎么会是威胁呢”
美国明年晚些时候也计划发射“月球勘测轨道器”,接下来还要送宇航员“重返月球”。迄今为止,美国探测器“绕访”了太阳系的金星、地球、火星、木星。明年,美国宇航局计划发射水星探测器。到2015年,美国探测器将抵达冥王星。显然,在太空探测方面,美国还远远领先中国。
然而,美国媒体近来比较盛行“中国太空军事威胁论”。邹哲表示:“在我周围的工作人员中,从来没有人对中国的太空探测计划感到担忧。”而麦克威尔说:“我并不认为中国对太空探索的热望是一种威胁。相反,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一个机遇。未来(其他国家)从中国这里,会得到更多的合作和互助。中国会对世界范围内的太空探索贡献良多。”
普通美国人也认为“中国威胁”言过其实。记者和在华盛顿一家非政府组织工作的迈克尔·鲁宾斯坦聊起嫦娥一号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威胁?我不明白中国探月对美国怎么会是个威胁呢?”他接着表示:“有些时候,美国的媒体总是努力制造一些争论,而实际上根本就是捕风捉影。”
“合作是大方向”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月球探测的新黄金时代”,麦克威尔说,“太阳系将是(人类活动的)下一个更广阔的疆域,而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单凭自己的能力探索整个太阳系。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更多的探测任务,如果能在某种层面上协调配合最好。这只会有助于更好地去理解我们的太阳系。”
谈到中美在探月领域合作的可能性,沃克尔坦言:“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即便如此,中美双方在太空领域不会是类似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紧张竞争关系,合作仍然是大方向。”
麦克威尔说,目前来看,各个探月国家都认为应该积极实现数据共享。“我个人真的认为,这非常重要。只有把这些新鲜的数据纳入更广阔的领域里,才能真正实现探月任务的潜能。”
俄媒密集报道"嫦娥一号"详细介绍中国探月计划
莫斯科时间10月24日18时(北京时间10月24日22时),在“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顺利升空后4个小时,俄罗斯最大门户网站“yandex”关于我国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各种新闻、消息、分析已达300多条。其中,俄新社、塔斯社等新闻社都在本社网站首页的显要位置挂出了“中国发射第一颗绕月卫星”的消息。俄罗斯“第一频道电视台”、“独立电视台”等俄罗斯各主要电视台也纷纷在第一时间播出了“嫦娥一号”升空的画面。
俄新社以“从少林登月更近一些”为题,详细介绍了我国的登月计划。该社的观察家安德烈·基斯利亚科夫对记者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真正踏上奔月之路的国家。据我所知,今年6月底,中俄共同研究月球和外太空工作组举行了第三次磋商。当时,俄方建议中俄双方进一步加强在该领域内的沟通与合作。”
据了解,俄罗斯最后一次探月项目于1976年结束,俄联邦航天局目前打算于2012年实施“环月”项目。该项目有三大目标:一是在月球南极“阿特金盆地”附近放一个登陆器,搜寻月球水冰存在的迹象;二是向美国1969年“阿波罗11号”和“阿波罗12号”登月飞船着陆地点发射两枚慢速钻透器,搜集并对比月震的数据;三是向“丰富海”地区发射10枚高速钻透器,搜集月球表面的月震情况。这些钻透器的形状如同导弹,能够钻入月球表面,并通过所携的传感器搜集相关数据。为了克服本国经费不足问题,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表示,愿与中国的航天伙伴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