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25日第一次变轨成功,26日将进行第二次变轨。对于“嫦娥一号”,日本航天专家日前表示,虽然“嫦娥一号”的观测精度不算很高,但此次发射的首要目的在于检验探月卫星发射技术,为将来进一步从事探月活动做准备。
日本共同社报道,不久前已抵达月球轨道的日本绕月卫星“月亮女神”的负责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教授加藤学日前指出:“嫦娥一号的部分观测项目和月亮女神类似,如探测月球表面的元素、矿物分布等,但在观测仪器的精度方面月亮女神更胜一筹。”“嫦娥一号”的观测轨道距月球表面约两百公里,而“月亮女神”及印度2008年将要发射的“月球飞船一号”都将逼近一百公里,中国在月球观测竞争方面必将面临一场恶战。
另一方面,日本未来工学研究所理事稗田浩雄则认为:“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环地球轨道的载人飞船,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超过日本。探月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的航天技术实力。”中国已表示希望在探月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稗田认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给国内外留下了中国已经迈入航天大国行列的强烈印象”。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25日17时55分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两百公里抬高到约六百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三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
26日下午,当卫星再次到达近地点时,卫星主发动机将再次打开,巨大的推力使卫星上升到24小时轨道。在24小时轨道上运行三圈后,卫星上的主发动机第三次点火,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轨道。这一时刻大约发生在10月29日。
这几次变轨都是通过卫星上的发动机使卫星加速。从理论上讲一次变轨就可以实现,但为了充分利用燃料,同时也为了方便地面控制,科学家把变轨逐步分解。
在10月31日,当“嫦娥一号”的飞行第三次“莅临”近地点的时候,“嫦娥一号”将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加速。顺利完成后,卫星的飞行速度将提高到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10.9公里/秒,进入远地点高度为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向着月球飞去。
另据中通社报道,“嫦娥一号”能否顺利完成探月任务,万众期待。“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说,“嫦娥一号”从“奔月”到环月的过程中,调相轨道的几次工作包括一次远地点点火、三次近地点点火,都是需要非常关注的。然后就是朝着月球飞行的114小时旅程;到了月球之后,再经过三次制动,进入环月;之后就是各个有效载荷的打开,有的是半路就开了。那时,也就是从发射起大概15天以后,“我们心里才能比较踏实”。
叶培建表示,“嫦娥一号”飞行有两次关键点,一个是经过三次近月制动,卫星进入两百公里的环月轨道,就能宣布基本上成功了。
因为最难的就是环月,从工程上来讲,进入到环月轨道就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第二就是有效载荷开始工作,出图了,证明中国的科学目标也实现了。那就是完全成功了。这两个节点是接受考验的关键时刻。
相关链接:
什么叫卫星变轨?
所谓变轨,顾名思义就是改变飞行器在太空中的运行轨道。受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局限,卫星往往不能直接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是要在一个椭圆轨道上先行过渡。在地面跟踪测控网的跟踪测控下,选择合适时机向卫星上的发动机发出点火指令,通过一定的推力改变卫星的运行速度,达到改变卫星运行轨道的目的。
变轨是一项非常尖端的测控技术,对卫星轨道的测量、发动机点火时间的计算以及遥控技术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是在远地点进行的。绕月工程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董光亮介绍说,按照计划安排,从10月26日开始,卫星还将在近地点实施三次变轨。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次变轨,即10月31日实施的变轨。卫星将在那次变轨后,正式踏上奔月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