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入中亚,其实与伊拉克有点异曲同工——进退两难。
其中,中国还是现实主义的,美国进入“发挥积极作用”可以,但是谋求势力范围、当新的霸主,绝不行。比起俄罗斯连个“发挥积极作用”都不愿意给,中国够“和谐”的了。这也是中俄在中亚问题上的小区别。因为那里毕竟是俄罗斯的传统地盘,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想法也很正常。
但是美国一直在谋求霸权,而且从中亚到南亚,还想构筑中国西南部“弧线”与东部呼应。美国鹰派是一群“很有才”的人,就是有点不知量力。不知量力的想法,就是狂想或者幻想。
巴基斯坦这块地盘,中国是失不得的,也不会失的。美国人想翻盘,就算翻了,不想想中巴“全天候友谊”快半个世纪了,中国就不能“翻翻盘”?美国人007看多了。喜欢惊险,那就让他惊险一把吧,惊险可没有惊喜。如果不是在那儿“发挥积极作用”,那么我们就有理由送客了,牛仔就是牛仔啊,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几天军报网乱哄哄,原来是几个老兵退伍,干到最高年限,没有再升指标了,办理退伍,新人上阵,稀里哗啦。不过二线和一线的水准也不能差这么大,交接也应该有个过渡,有一个两者交叉时期,那能搞得像急刹车似的,这等管理水平实在够呛。看来每年年底,是战斗力最差的时候,真有人要打主意,这个时候是良机。
怪不得部队有人提出,恢复义务兵三年制,每年更替三分之一义务兵,当兵三年,兵当得有点味道了,也可以减少士官选任的*。
装和军代局,懂行的多了;还有军内、国防科工委院校专家,玩新概念都不是新手,否则研发经费怎么申请下来。
概念、理念是一回事,能否设计出来是一回事,能否生产出来又是一回事。玩概念都是虚头八脑的东西,当不得太真。
关于理念,前几天有人转了一篇北理工教授的谈话,说得大致到位,长期跟踪、仿制,虽然不得已,但限制了我们研究人员得视野,长期爬就不会自己走路了。话说得很深刻。
再有,就是能否生产出来,这里牵涉到的问题更多,材料、工艺、技术储备等等。或许我们设计人员也能设计出如F-22这样水平的东西,但肯定生产不出来。
说到底,美国人的创新,是立足于已储备的技术要素,所以设计可以变为现实;我们即使有些创意,也是看了别人的东西想出来的,自己的不成体系的支离破碎技术,支撑不了你的设计,就成了纸上的东西。
这一点,中国航天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立足于自己现有的技术按计划和需求设计,每一次有技术创新,所有技术要素或许算不上世界最领先的,但系统整合绝对是有特色的,效果上是满足自身需要的,也是能够实现的。
乱弹,当一番B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