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华社低调报道了中国外交部长访问伊朗的消息,与之相反是伊朗媒体却高调报道了这则消息。昨天伊朗的《德黑兰时报》头版第一条新闻就对此进行了报道,题目是伊朗与中国的合作有利于地区和世界和平。这句话是伊朗总统内贾德在会见中国外长时说的。报道中还透露,中国外长强调了中国反对美国单方面对伊朗实施制裁,并称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合作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的规模。
从《德黑兰时报》的排版上看,与其说此次中国外长继俄罗斯外长“突访”伊朗后出现在德黑兰,是中国对美国国防部长刚刚访华后又批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Ⅱ”反导系统的一次小小回应,还不如说是伊朗现在很希望中国大打“伊朗牌”。从报纸的排版上,头条是中国外长访问伊朗的评述,左面是关于印度的报道,这则报道称美、俄两个大国现在纷纷争相拍印度的马屁,因为印度的地缘位置、市场潜力未来都可能与快速发展的中国匹敌。再往右,是一则伊朗总统内贾德会见伊朗一个著名传媒人的图文报道,再往右则是一则伊朗将再开发两个天然气田。这四组文章除了中间一则内贾德会见传媒人的报道外,实际上都与中国有关系。也就是说,鉴于美、俄争相接近印度,而印度和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又都非常需要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同时伊朗又准备大力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在这样的态势下,伊朗总统提出“伊朗与中国合作有利于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倡议,用意再明显不过了:希望中国加大打“伊朗牌”的力度。
与此同时,这两天有关中国的新闻,还有美国媒体记者称中国民众纷纷要求国家建航母,以及中国宋级潜艇突然出现在美国航母“小鹰”号附近水域引起美军恐慌和西方猜测伊朗要购买中国歼-10战斗机的消息。
事实上,随着台海局势和伊朗核问题的不断紧张,中国面临的选择是重点打“伊朗牌”还是重点“强军”。如果联系这篇博客的题目我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伊朗牌”可以慢慢打,航空母舰要加紧建。
得出这样观点的逻辑是:从1979年改革开放后,我们改变了前30年优先发展军重工业、工业均衡布局的政策导向,将经济发展重点转为出口导向和向东部倾斜。这样做下来将近30年的结果是,军重工业发展滞后,而且财富、资源集中在东南沿海。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重工业拉动阶段后(主要是汽车、住房),资源需求的瓶颈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中国不可能立足于本国资源完成工业化的最后阶段。但无论从成本还是现实的角度看,我国进口的油气资源都尽量通过海运,随着国家“北油北用,南油进口”策略的实施,以及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加快,东南沿海的油气港口、石化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十五”和“十一五”计划中很明显),但这些设施的建设是有一个周期的。比如我国进口原油都集中在青岛、宁波、大连、舟山等港口,由于进口原油比较集中,经常出现压船压港现象,而新的港口、石化项目和石油战略储备库需要建设周期。
“伊朗牌”可以慢慢打的观点就是源于此。我们未来最需要是伊朗的天然气资源,“十一五”期间虽然计划兴建10个天然气码头,但是目前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船舶——LNG船技术,我国尚未完全突破,第一艘LNG目前正在测试动力系统,而面对“十一五”期间将近3000万吨天然气总需求的情况下,突破LNG技术和更新国内相对老旧的液化气运输LPG船队,也需要一个周期。因此,打“伊朗牌”是一个长线,最好的状况是用国产的LNG船运输伊朗的天然气(以中国造船能力,LNG技术一旦突破量产会非常快)。
而航空母舰要加紧建,是因为航空母舰的研制周期更长,其作用是基于东南沿海大量油气码头、石化设施、金属矿石接卸港口、钢铁设施等建成,东南沿的防空负担无疑会加重,因此必须在东南沿海方向加大我们的近海防御纵深。简单地说,就是要把近海防御纵深推至第一岛链之外。而这不仅仅要我们的常规潜艇经常在第一岛链外活动,还一定要有一定的制空能力。这样才符合中央“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的“强军”要求。
但遗憾的是,我感觉现在“强军”的步伐还不够快,这是因为我刚听说一个在导弹关键部件研究所做研究的熟人,他们周末一天的加班费只有5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