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与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人对爱猫也就有了特殊的感情。在人即将离开人世时,往往仍然挂念着他们即将孤独的猫。有的把猫托付给友人,有的则立下遗嘱把自己部分或是全部遗产移交给爱猫,以使爱猫在主人去世后,依然能享受到主人生前所能提供的一切生活条件,以报答猫给主人带来的生活乐趣。
美国芝加哥的马戈列特.蒙哥马利夫人去世时留下遗言:她将13800美元的遗产留给她如孩子般疼爱的5只猫,并委托她生前也同样爱猫的邻居作为管理人。
英国有一名叫伊勇?布奈克霍斯特的人收养了一只猫,取名布奈奇,平时主人喂以牛排和大马哈鱼肉,1975年这只猫继承了一套房子及22000美元等财产。
德国有位都布太太更是有趣,她去世前为她的两只猫留下的遗言是:每日供应价值30马克的食物,一天两餐猪肉,肉汤中要有牛肉和面包片,而且每只猫都要有自己的盘子……
住在美国奥克兰的寡妇巴扎。哈特夫人活了82岁,她在去世前的遗嘱中,把太平洋煤气和电气公司的410股股份留给她家里的3只猫。她在遗嘱中说:“我没有孩子,这3只猫就是我的家族成员”。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位工程师迪克。斯塔基,死前委托律师梅塞维,将他的一笔价值25万美元的遗产留给两只猫,且他的住房也要保持原样,直到他的爱猫自然死亡为止。
英国的百万富翁巴彻勒?本,性情古怪,平时离群索居,与猫为伴,曾豢养了15只猫。虽然他腰缠万贯,却穿着陈旧。他最亲近的随从说:“他一次从不买两个面包,怕吃不完浪费。”1988年巴彻勒82岁时死于心脏病,他在遗嘱中将700万英镑的巨额财产留给了他所养的猫,而只给他的贴身随从25万英镑,将少量财产分给了家中的铅管匠、机修工、账房和花匠,对自己的宗属则不屑一顾。
主人在死前给猫留下遗产的事例很多,大概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猫可以终生享受安闲舒适的生活,用不着担心自己会成为没有主人的野猫。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猫同人一样,也要交纳遗产继承税。
虽然如此,但还是有一些猫成为孤儿,流浪街头。为此人们想尽办法。土耳其人对猫十分崇拜,在首都安卡拉,至今还留有一座从前用来专门收容“流浪猫”的猫宫。宫内有充足的阳光,苍郁的林木,葱茏的草地,柔软的被褥,肥美的耗子和殷勤的服务,常有无数的猫在猫宫内生活。
猫在生前享受如此的厚待,死后也同样能获得礼遇。
在我国明代嘉靖年间有一只狮子猫死了,皇帝异常痛惜,下令厚葬于万寿山麓,以特制金棺盛敛,并且还命“诸老为文,荐度超升”。御前百官皆因为狮子猫写祭文而抓耳挠腮,“俱以题窘,不能发挥”,只有袁炜独献佳篇,且有佳句“化狮为龙”。他也因此博得皇帝大悦,加官晋爵。
英国内政部一只豢养多年的名叫“彼得”的猫不幸死亡后,曾为它举行了豪华而且极为隆重的葬礼,猫的遗体被盛敛在橡木棺中,覆盖着天鹅绒棺衣,撒上大量鲜花,并特为它撰写了祭文。内政部官员几乎全部参加殡葬仪式。“路透社”还特发专电:“领了英国政府工6年薪饷的一只猫咪已经下葬,葬礼极为哀荣。”
我们都知道,为人树立墓碑是后人为表达对死者的追思、赞颂和纪念,人类为动物树立墓碑也大抵出于同类目的。
世界上不仅有犬碑、鸟碑、马碑,同样也有猫碑。据报道,有位贵妇一一夏莱特侯爵夫人,曾为她的猫修了一座猫碑“金字塔”,并铭文记述主奴的悲欢离合。这虽然是贵妇们表现出来的闲情逸致,但也有不少碑文中流露出主人对猫的真挚情感,寄托着主人深切的哀思。如一座猫碑碑文写着:“亲爱的小杰玑,在悲惨的生活中,是你给了我欢乐和温存。”另一碑文写道:“人类令我失望,但你从来没有使我忧伤.”
在猫的陵园里,不仅有手捧鲜花,流着泪水给爱猫上坟的穷妇人,而且也有乘高级轿车而来,手执大量名贵鲜花的富商巨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