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二家为主线,在养生学上他们所支持的多维观察与整体观念是一致的。寿夭的原因,不是仅仅存在于生理的机体之内,更重要的因素是在精神活动之中,所以强调精神生活的优化与物质生活的超越,追求道德“至善”的理想境界,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达到尽终天年的目的。
其藏在心静以养神
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养神尤为重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以养之”,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养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
清静养神是以养神为目的,以清静为大法。只有清静,神气方可内守。清静养神原则的运用归纳起来,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静为本,神静而不用,即所谓“恬淡虚无”之态;二是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三是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这些养生原则在传统养生法中均有所体现,如调摄精神诸法中的少私寡欲、情志调节;休逸养生中的养性恬情;气功、导引中的意守、调息、入静;四时养生中的顺四时而养五脏;起居养生中的慎起居、调睡眠等。
相关阅读:中华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之道 中华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之道